精读环节
01. 读书要像剥笋,一层层往里剥,才能尝到最鲜嫩的滋味。这段话里藏着什么情感?再读一遍。
02. 好的文字会‘说话’,你从这些词语中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03. 不动笔墨不读书,圈出那些让你心头一动的词,它们可能是文章的‘眼睛’。
04. 读这段文字,要像吃橄榄——先苦后甜,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味道。
05. 读课文要‘连滚带爬’,先读通顺,再读细致。来,再试一次!
06. 这句话像一块硬骨头,谁愿意挑战读好它?
07. 某某同学读得眉飞色舞,看来文字里的快乐全被你抓住了!
08. 听老师读这段话,注意停顿和重音,像音乐里的节拍一样。
09. 谁能用朗读带我们走进这个场景?要读得让人‘身临其境’。
10.读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学问学问,边学边问才是真学习。
概括段落大意
01.把长文章读短是本事,试试用‘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的公式概括。
02.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这段话的核心就藏在开头或结尾,找找看!
03.像给课文拍一张X光片,去掉枝叶,只留主干——这就是段落大意。”
04.如果这段话是一棵树,树干是什么?树枝树叶又是什么?分清主次才能抓准。
学生朗读后的评价
01.你读‘怒吼’时瞪圆眼睛,读‘低语’时放轻声音,文字的温度全在你声音里!
02. 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读出了文字里的喜怒哀乐。
03. 听你朗读,我仿佛看到了画面在眼前流动,这就是‘有声有色’。”
04. 你读‘终于’时拖长音调,那种艰难后的成功全在语气里,妙!05. 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你三者俱全!
带着问题读课文
01.为什么主人公宁可牺牲也不妥协?带着这个问题默读,划出关键句子。
02. 课文里藏着三组对比,像侦探一样找出来,它们能帮你解开文章的秘密。
03. 语言有‘重量’,比如‘沉重的脚步’‘轻快的笑声’,边读边标出这类词语。”
04. 读这段对话时问自己:说话人心里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答案不在表面。
学生回答后的评价与引导
01.你从‘攥紧拳头’这个动作读出愤怒,这叫‘于细微处见精神’!
02. 你的观点像数学证明一样严谨,但语文还要品出‘言外之意’,再想想?
03. 有分歧是好事!但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当证据,像律师辩护一样说服对方。
04. 你注意到句尾的感叹号了吗?标点符号是作者情感的‘心电图’。05. 你能联系《草船借箭》分析诸葛亮的智慧,这就是‘触类旁通’,了不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