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真的墨痕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5-07-19 08:47 被阅读0次
文友黄向明摄影近作

翻开诗卷,古人的文字如星辉流淌。陶渊明东篱采菊的悠然,苏东坡日啖荔枝的旷达,刘禹锡陋室铭刻的“德馨”,其意象之优美,足以抚慰千年。然而,若细细品味,那东篱之下,何尝不是官场失意后精心构筑的精神桃源?岭南的荔枝清甜,又怎能全然消解远谪的孤寂与风尘?至于陋室之“馨”,更像是以才情为笔,为仕途的坎坷悄然涂抹上一层温润的光泽。

这般将失意酿成甘醴的功夫,文人的笔尖最是精妙。现实的棱角与痛楚,经了才思的浸润与文字的雕琢,竟能升华为一种令人心折的“鸡汤”,滋养着后世无数困顿的心灵。这熬汤的技艺,绵延不绝,自成传统。

然而,当文人笔下魂牵梦萦的“诗与远方”在现实里显形,其底色往往并非那般纯粹。那被反复吟咏的故乡,在留守故土的老人眼中,承载的常是沉重的现实与绵长的守望。他们倚门期盼的,并非仅是游子归来的田园牧歌,更是子孙能在外面的世界寻得更好的出路。优美的诗篇,如月下清溪,悄然洗去了故土上那些琐碎的艰辛与无声的期盼,只留下一片澄澈如镜的意象,映照着读者一厢情愿的乡愁。

于是,我们安然啜饮着由他人际遇淬炼出的墨香鸡汤,却未必细察其中被文字柔化了的本相。

那么,这“汤”何以代代熬煮,又代代甘之如饴?根由或许早在童蒙初启时便已种下。自牙牙学语,我们便背诵着千篇一律的“春天来了”,又在作文本上描绘着近乎模板化的“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的母亲——当所有母亲的形象都被文字修剪得如此相似,真实母亲那独一无二的生动与棱角,便在无形中被文字的洪流所模糊。待到提笔书写“故乡”,那些被灌输的、未经审视的词汇便自然流淌,将本应鲜活独特的个体感知,悄然纳入那万人同调的“诗与远方”框架之中。

《秦食南踪》在图书馆上架

经此浸润,一代代的心灵便可能钝化了感知真实悲欢的触角。我们习惯接纳的,是那些经过文火慢炖、滤去粗粝颗粒的醇厚汤汁——它温润熨帖,却在无声的滋养中,让独立思辨的筋骨悄然松软。

这汤的方子,实在古老,配料简单:取一份生活的涩意或遗憾,投入修辞的陶瓮,再以才情文火徐徐熬煮,终成令人微醺的甘霖。它氤氲着墨香,却也如一味效力绵长的慰藉剂,助我们在文字的暖意里栖身。

上半年,《有根的云》在国内和西班牙出版

直至某日,当所有粗粝的真实皆被过滤干净,当所有独特的生命体验都被“春天”与“母亲”的公共意象所覆盖——我们畅饮着古今文人精心熬制的羹汤,却或许不曾察觉,那汤底沉淀的,正是我们自身被文字驯化后悄然隐去的真实碎片。

当最后一点带着刺痛的鲜活感知在文火中消散,那汤盅里温顺流淌的,岂不正是我们被墨香规训后,渐趋一致的灵魂倒影?

相关文章

  • 香尘袅袅续青丝 如墨沉水渐失痕 焚尽春秋遗何物 一炉白雪一炉烟

  • 失痕

    轮回千山雪落不尽 自是人间情难怯 寒鸦离树 展翅欲飞 浅雪压重了心术 相思不诉 别离清苦 呼啸的风雪 淹没了足迹 ...

  • 墨痕

    文/四叶草 深秋的夜 已开始寒冷 你醉后的脸 却冒着热气 灿烂的笑 悬挂在那阳光般的脸上 匆匆地挥别家人 跨上你最...

  • 墨痕

    隔着二十七年的跌宕岁月,丰子恺用文字讲述了他的老师李叔同,谦谦君子的神态翩然于书中,使人强烈感受到这位老师的可敬、...

  • 墨痕

    ——改编自刘珂矣的《墨痕》 一把纸伞看雨落 孤舟平江泛清波 看水幕长短 远山望欲穿 相思满纸泪未干 华年作诗任研磨...

  • 墨痕

    笔在忧伤, 我心亦伤。 墨染黑了白卷, 心是悠哉悠哉的。 白卷覆盖了墨, 心是暗淡暗淡的。 不愿意打破宁静, 心却...

  • 墨痕

    文/见鹿 茶烟如雨斜阳落 一抹红云 染水波 夜阑风静 对坐荧火 翠屏薄烟穿 月光纸满墨已干 独坐 研磨 细吟 一宋...

  • 墨痕

    墨痕未干。 八月,住院、手术,七零八落的休假。 也许上天眷顾,见我太累,九月第一天就居家隔离了,...

  • 早班墨已

    《早班墨已》 芳得怡人醉, 墨华方才施。 少情多梦已, 撩时无峰踢。 兑感妻痕泪, 差末点失离。 犹中百路间, 坐...

  • 清晨墨痕

    留别王维 唐 ·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失真的墨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jun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