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课前大家都预习了几遍?预习,也需要在文字里来来回回走那么几趟,这样,你才能有所获有所得。我来检测一下大家。你对文中哪个情节印象最深刻?简要概括并4说说理由吧。
这位同学你最先举手,你来说。吃牡蛎(板书),这是典型的吃货的节奏?哦!你除了关注那两个贵妇人吃牡蛎时的优雅让你垂涎之外,还特别注意到这一家人出外阔绰的旅游,其实父母没吃,文中的约瑟夫也没吃。那你知道为什么吗?哦。母亲克拉丽丝找了各种理由,其实呢?不过是怕花钱。你关注的点很细腻,分析得很独到而深刻。
谁再来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读信(板书)。文中称这封信是什么?好,“福音书”,把你关注到的细节读一读“有机会就拿出来念,见人就给他看”。读信的言外之意是?在炫耀他们有一个有钱的叔叔。于是就有了好的结局“一个公务员看中了二姐”,说白了是看中了?钱!
我们继续说。你对文中父亲的一句永不变更的话印象最深。他是怎么说的“如果于勒竟在船上,那该叫人多么欢喜啊!”这是“盼于勒”,一家人数十年如一日的盼望真是隆重而热切啊,可是他们是在盼于勒吗?之前他们对于勒是什么态度?还把他打发到美洲去做苦力去了。看来一家人对于勒的态度完全取决于什么?钱。
这位同学分享的是约瑟夫给小费的情节。为什么给小费?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能替约瑟夫把这句话说出来吗?我们分明听出来的是可怜同情。本是同根生,同情帮助都是应该的。可是菲利普夫妇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我们尝试把这一部分来演一演,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加入合理的动作神态等,我们小组分工合作,3分钟准备。
来第三小组特别踊跃,有请菲利普一家上台。大家都不由得鼓起掌来了,看来你们角色把握很到位,也很入戏,再次掌声欢送。现在我们分别说一说,文中的人物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呢?嗯,约瑟夫很单纯,有同情心,重视亲情;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冷酷无情,克拉丽丝更精明狡猾些……于是他们最后怎么样?对躲开了于勒,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说白了,现在的于勒之所以成了“穷鬼,要饭的,流氓”,不过是什么?对,落魄了,没钱了。
到此,我们可以概括一下,这是一个有关什么的故事?对就是关于“金钱”的一张网。这篇小说就是来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主旨)。这张网涉及到的人物中,唯金钱至上的也就是能够突出主旨的是哪些人?菲利普夫妇,对,他们才是故事的主人公。
于勒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吗是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觉得他年少时确实花花公子,但他是有良心有亲情,这一点和菲利普夫妇截然不同。所以本篇小说尽管是以“于勒”为题,他却只是一个线索人物,所有的故事的展开都因“于勒”是否有钱而起。
文中的约瑟夫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他涉世未深,看重亲情,富有同情心。故事是根据他的视角来展开的,所以他是文中的叙事人物。
我们大胆的来设想一下,文中的小约瑟夫,长大之后会不会也变成一个势利自私的人?说说看。
嗯,你认为可能会,因为他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生活,也会受到父母影响。嗯,你觉得或许不会,因为他在父辈身上或许会有所反思,成为一个有情有爱的人。
其实这篇小说在改编为教材时,编者把头尾给砍掉了!我我读结尾,大家用笔把它记下来。“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这些流浪汉,其缘故就在此”。我们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用首尾呼应法猜猜它的开头吗?
我们发现这篇小说其实是故事套故事,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 ;而删去开尾,小说情节线索清晰,不枝不蔓,人物关系表现得更清楚。但去掉首尾和原故事在主题上却是大相径庭的,我们说说看。
卡莱尔说:任何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影响,莫过于使我们开始做内心的反省。最后愿我们每一个人永葆少年时期的自然、朴素、真诚的爱和同情,做一个传递温暖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