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议题在当代仍然是一个被关注的话题。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古老思想严重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常常被摆上台前。
叶圣陶先生的《遗腹子》描述的也是一个关于“重男轻女”的故事。文卿先生的妻子生产了,却是女儿,刚开始妻子对文卿说“女和男没什么分别”,文卿先生也赞同了,然而事实是因为他觉得下一个会有儿子才不甚在意,到了第三个女儿时便开始厌烦,到第四个女儿时便有些生气和焦躁了。
读到妻子对文卿先生的话时,我想起了清代诗人胡熊愕的《生女慰内诗》,那是在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孩,背上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罪名而遭到亲友的白眼之际写给妻子的: “襄襄霜冷幽兰茁,襟祝初传莫喜悲。来日只应同负戴,于今何贵有须眉。霜林未合歌芣莒,秋实徒增慨黍离。一语慰卿聊索笑,士夫如鲫几男儿。”
真宽慰和假宽慰其实是有区别的,如果文卿夫妇真的不在意,便不会一个一个地生下去,而妻子宽慰丈夫时对女儿的美好描述其实也没有逃离旧有话语对女性的框架,须知那多如鲫鱼般纨绔子弟们,终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几个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岂止红颜过须眉?
小说中有一个剧情颇为讽刺,每次妻子怀孕时,文卿先生都会买两坛陈绍两只火腿——这是生儿子的奖品。似乎很久之前有过热搜,某知名人物家的媳妇生了儿子,奖金颇丰。并不是绝对地否认这种“形式”,如果单纯出于关心和慰劳,无可置否,也可以说是家庭的一种情趣。在小说里,妻子又生了女儿,火腿和绍酒便成了解闷之用,被文卿先生和几个朋友吃掉了。女性似乎成了生育的工具,生儿子就是她的职业和使命,生了女儿就不配吃火腿绍酒。
接连生了七个女儿后,妻子不得不同意文卿先生纳妾。小妾进门何其风光,文卿先生寄予了莫大的期望,妻子在这时候也怀孕,但文卿先生已再不如何关心妻子了。不料小妾所生也是女儿,然在这当口,妻子竟生了个儿子。因其妻因生子有功,地位迅速上升,文卿先生对她言听计从。虽有不舍,仍然听妻子的话卖掉了小妾,并把其所生的女儿送了人。
在这段戏剧化的反转中,更触动我的是小妾和她的女儿。相比于妻子与文卿先生有多年的感情,妻子生不出儿子,求文卿让她再试一试,文卿也是心软了,而小妾是一个更纯粹的传宗接代的工具,来得时候多风光,反衬着走的时候有多落魄。
小妾的女儿不是骨肉吗?还是说因为是女儿,便可以随意处置?
想起在某些落后的农村的地区,女儿是拿来换彩礼给儿子娶媳妇用的,女性被摆在了一个可以轻易丢弃以换取利益的位置上。妻子是封建思想下的受害人,却也是操刀的刽子手,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小说还有后续,儿子长到一岁多不幸夭折,文卿先生痛不欲生,一日与朋友喝酒后发现落在了河里,而妻子也在打击下精神失常,终日沉迷在身怀遗腹子的幻想之中。繁衍后代似乎就是他们二人生存的价值,失去了儿子,他们的生命也垮了。封建思想控制了人,最可悲的是被压迫的女性也在这种奴性环境下形成了重男轻女的观点,把自己放在了传承后代的位置上,一方面是社会的逼迫,一方面是自我认知的错位,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小说中不是没有温情,夫妇二人也有过甜言蜜语和守望,他们是黑白之间的灰色人物,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有普通人的困扰,当然也被最普通的社会共识桎梏,最让人痛心的也这是便普通,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觉醒。年轻时的文卿先生也曾是接受过新思想信道的的文明人物,但是平庸卑琐的生活让他越来越陷入封建伦理道德的泥淖之中。那些深入社会几千年的思想很难改变,但愿会越来越好。
首发微信公众号“一期一祈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