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最近的学习,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总是会被各种分享所吸引,看到分享标题时总觉得自己不听会有吃亏的感觉,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是自我的设限。
可听完之后,发现只在当时听的时候有感觉,听完后啥都没记住或者只记住几个概念性的词。
我们对于新知有种自以为的需求,在自己的知识没有形成体系前,我们很难将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内心却给我们错误的指导,认为只要学会了总比不学的好。
甚至有时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听分享,如今想来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对时间的管理。
01.空闲时间多,却不知道怎么利用
时间很贵,我们都知道,却很少有人从行动中去意识到,这是常态的问题。
比如我自己,职业的原因,我每天有10个小时以上的空闲时间,除了读书写作,找人聊天我真的不知道要去怎么消耗时间。
对于很多牛人的来说,他们的时间产出比很高,所以他人认为时间很贵。对于普通人来说,消耗时间也存在困惑,他们想要赚钱,陷于自身能力的问题,无法找到合适的机会。
关键点在于时间的产出比,比率越高,产出的效果越好。所以提高个人技能,提高认知水平,就能更好的利用时间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02.对自己的目标不清晰
没有清晰的目标,有时就找不到生活的重点,对于时间也就得过且过。而当你有清晰的目标,你会把所有时间消耗在自己关注的事情上,哪还有多余的时间去听各种分享。
所以订立自己可以达成的目标,让自己学会聚焦,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3.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没学好
看到写作能赚钱就想学写作,看到弹钢琴能陶冶情操就想学钢琴,看到有人画画漂亮,感觉自己有兴趣就想学画画。
人的欲望是无法全部满足的,正因为诱惑太多,才需要我们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能让自己一直深耕下去的,才是我们真正要学的。
人不可能样样都学会,总要去舍弃一些东西,有舍弃才有得到。
04.认为听了就会有收获
学习是好事,但学了之后没有复习,没有经过无数次的刻意练习,没有形成肌肉记忆,2周之后我们所学的知识大脑会选择忘记。
你看并不是你学的多,大脑都能全部记住,只有将所有的知识连接起来,把概念性的知识用自己的经历串起来,那么我们脑海中的知识就是散的,只有知识拥有结构化了,我们调取时会更快。
从自身的行为去反思思维的缺陷,找出问题的本质,不断用新的知识去填补,去迭代。这样我们的学习才更有意义,更能得到好的运用。
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学习力也将得到显著的提升,不要让自己陷于低水平的努力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