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优秀诗歌自性星辰玥儿
读刘禹锡在常德的诗《竟渡曲》

读刘禹锡在常德的诗《竟渡曲》

作者: 落花淡影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19:12 被阅读1771次
读刘禹锡在常德的诗《竟渡曲》

竞渡曲

唐·刘禹锡

作者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招屈之意。事见《图经》。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按《隋书·地理志》:“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到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

此诗是端午赛龙舟纪念屈原的第一诗,纪念型的龙舟竞渡,形成于汉魏六朝,延续至今。吴国人周处《风土 赛龙舟老照片记》是最早记录端午竞渡的文献,说明三国时,“端午竞渡”已成为风气。而记录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最早文献,是梁代吴均、宗懔和唐代魏征留下的资料。其中魏征在《志》中写道:“屈原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上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驱,梢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自此,端午竞渡这一民俗统一在“纪念屈原”这个具有凝聚力的主题上。

我们的古籍明明记载着的东西,却往往被邻近国家争抢着,比如赛龙舟就差点让韩国申遗。幸亏我们现在国力和国际威望日益强大,非旧中国可比。其实,赛龙舟活动被韩国争抢,情有可原的是,韩国有许多习俗和地名,与我们的楚文化类似,比如江陵这个地名,就是楚国最早的国都,纪念屈原的赛龙舟也是发源于楚国的洞庭湖流域,估计韩国开展这个活动也确实早,至于韩国与楚文化的为何有这些共同点,还是留给历史学家作研究吧!

相关文章

  • 读刘禹锡在常德的诗《竟渡曲》

    竞渡曲 唐·刘禹锡 作者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招屈之意。事见《图经》。 沅...

  • 读刘禹锡在常德的诗《武陵抒怀五十韵》

    武陵书怀五十韵 唐代:刘禹锡 西汉开支郡,南朝号戚藩。四封当列宿,百雉俯清沅。 高岸朝霞合,惊湍激箭奔。积阴春暗度...

  • 读刘禹锡在常德的诗《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

  • 本门客昨天写的功课————端午《竟渡诗》小楷;

    本门客昨天的功课《竟渡诗》;

  • 城市印象--常德沙滩公园

    常德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 有“三绝诗书画,一墙天地人”的常德诗墙 有“曲盖幽深苍松下,洞萧愁绝翠屏间”的太阳山 ...

  • 乌衣巷

    因为刘禹锡的一首诗: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刘禹锡的这首诗乌衣巷...

  • 习字读诗两不误

    文/孙葭湄 我每天除了买菜及其他家务外,空余时间就学写字和读诗。 每天我读一首白居易的诗、读一首刘禹锡的诗、再按顺...

  • 刘禹锡的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

  • 黄河之水天上来(2018川西行三)

    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之涣有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刘禹锡的“九曲...

  • 湖光秋月,潭影人心

    和孩子日读古诗词 九月十五 又到月圆时。刘禹锡有诗《望洞庭》: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刘禹锡在常德的诗《竟渡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in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