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笔记:武后重修《姓氏录》

作者: 夏侯勇 | 来源:发表于2021-10-27 12:44 被阅读0次

魏晋南北朝是士族门阀社会。士族门阀是可以和皇权抗衡、甚至某种程度上压倒皇权的一种力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很长一段时间,天下的权力、财富、名望主要集中在崔、卢、王、谢等几个大姓之中。

到了唐初,士族门阀依然具有很大影响力。当时流行“五姓七望”的说法,“五姓”指的是崔、卢、李、郑、王,“七望”指的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里既有传统大姓,比如崔卢郑王,也有新兴大姓,李。虽然李是国姓,但在唐初,其影响力却远不及崔、卢等传统大姓。)

士族大家如百尺之虫,在乱世纷争中,虽然从权力的高坛跌落,但累世积淀的名望还在。他们常常以门第自矜,不与寒门通婚,即使迫不得已要通婚时,也一定要索取一笔巨额财资。(按当时习俗,两姓通婚,门户低的要给门户高的一笔钱,把门第垫高,俗称“陪门钱”。)

对此,李世民很是看不惯,他要改变这一风气。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李世民下令修订《氏族志》,将皇室李姓列为第一,皇戚族长孙氏列第二,将崔姓及其他山东士族降为第三。然而,当时魏征、房玄龄、李勣等显赫大臣依旧热衷与山东士族通婚,并对他们给予帮助,山东士族威望并没有实质性衰减。

真正对山东士族造成致命一击的是,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的修订《姓氏录》事件。

《姓氏录》虽说是高宗下令修的,但幕后主导者是武后。武后在走上皇后之位前,没少受到大臣们“出身低微论”的打击,伤得不轻。在摆平长孙无忌等一干人之后,武则天就动了修改氏族谱系的念头。为此,她指使许敬宗等人向皇帝提议修订《姓氏录》。

新编《姓氏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许多寒门因军功得五品,或入仕得五品,都被列入士族之中。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而门阀士族虽然在《姓氏录》中依然有名,但他们不得不与昔日的下流寒族并列,实际上是降低了他们的等第。

武后重修《氏族志》,以现实中官位和勋位的高低为基准,打破了原来炫耀门第出身的排序。于是,一支有别于关陇和山东士族的新兴寒族势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社会进步角度论,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相关文章

  • 通鉴笔记:武后重修《姓氏录》

    魏晋南北朝是士族门阀社会。士族门阀是可以和皇权抗衡、甚至某种程度上压倒皇权的一种力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资治通鉴》23|愈是位高权重,愈要谨言慎行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目录 关键词:资治通鉴晋国 对于智瑶,各种史书都是清一色的差评。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说:...

  • 《易武后》

    下雨天喝茶 茶香盈门 在忧郁王子的歌声里 你自然地 推杯换盏 雨声歌声水声 不懂茶的人 品的是人生 苦尽甘来 续上...

  • 九州天演录——8.穆云默卷一 煊鸟转世

    九州天演录 目录 上一章:九州天演录——7.唐傲卷三 穆云这个姓氏十分罕见,只在楚国灵鹫山区一带,有少量穆云姓氏的...

  • 加批王凤洲袁了凡先生纲鉴合纂

    由 清 吴楚才《纲鉴易知录》想到的 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南宋 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明 袁了凡《纲鉴合纂》 ...

  • 一个鸟蛋引发的亡国惨案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之二 公元前286年到...

  • 重修笔记之UINavigationBar

    一、导航栏外观 二、导航栏内容 第三、效果显示 给viewController添加一个导航栏,默认效果如下:默认效...

  • 重修笔记之字典

    NSDictionaryNSMutableDictionary 一、创建字典 即 即 快速创建 二、键值对的个数 ...

  • 重修笔记之数组

    NSArray :不可变数组NSMutableArray :可变数组 一、创建 二、元素个数 arr.count ...

  • 重修笔记之Protocol

    基本用途 可以用来声明很多方法不能声明成员变量,只有.h文件 只要某个类遵守了这个协议,就相当于拥有了这个协议中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鉴笔记:武后重修《姓氏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xp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