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育改革,双减直接宣布K12教培时代的结束。跟着,地产高开低走,白银时代陡然已成青铜。地产人在年中还五十八笑百步,仿佛感觉教培人要么去当私教、要么去卖汽车是多不体面的事情,也万万没想到高周转高杠杆的企业会把裁员的大锤往员工身上砸。当然,殃及池鱼比如设计院、施工单位、猎头这些就更不用说了。阿猎所在的城市,二手车市场尤受影响。
那些2018就早早在裁员班车上的头部、或是那些有建筑信仰的品质房开,如今看来,对员工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不合适的早点优化劝退控成本,离开的人在没入冬前还能继续跳槽到或者换行业。在2022年时,阿猎遇到的品质地产甚至在低迷期一直保持吸纳优质人才、新干部转正。
进入寒冬过程,K12老板跑路关门导致员工维权上门屡见不鲜,地产则是暴力违法解除,美其名曰优化或者架构重组,福利则是“冻结”,不说发也不说不发,员工尴尬的一批,更有甚至信誓旦旦承诺补偿金而在员工签离职协议后翻脸或者告诉员工可以在停薪期间找工作然后报备即可离职。而想当初,哪个教培人不是为了补课开始习惯放弃节假日?哪个地产人不视996为福报?
从长远看,教育不改革,祖国花朵就变成心智匮乏的读书机器;地产不重新洗牌,高杠杆高周转就会让资本和炒房客一直持续自嗨喝血年轻人。压力和焦虑已影响生育,渐渐地在奋斗的各年龄段只想躺平。野蛮生长的按钮要重重按下。
那些号称福报的老板,号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家文化,员工抛家弃子努力回报公司的头部们,此刻的体面何在?人走茶凉没错,茶呢?
阿猎认识的一个某头部地产海南某项目工程总监,2021年初被公司用竞聘项目总的方式纳入储备干部,年中不幸赶上广州总部的集团领导要安排亲戚的占坑需求,于是这个工程总监被HR和项目总轮番无理由谈劝退让出来编制。人选只能选择仲裁维权,应诉时居然遇到公司HR作假他的KPI记录和打卡记录,以工作能力不符和旷工等名义向劳仲委污蔑他符合劝退条件。好在当地劳仲委向着劳动者,最终判劳动者赢了。未曾想这家企业选择在广州属地起诉不同意海南的仲裁结果,人选只能自费飞去广州应诉两次,最终只拿到4万块补偿金,而这个过程耗时了1年多,他的机会成本损失巨大。而后地产在海南下行,没有什么公司招聘35+岁的工程总监,2022年他果断投简历来到深圳,在当地某知名地产公司龙岗项目担任工程总监。在2024年初同类事件不幸重演,再次遇到公司缩编、老资格的管理人员要来占坑他的岗位。在劝退无果的情况下该企业发出调令安排他到中山工作,据了解该单位已经3个月发不出工资和奖金。人选只能再次选择维权,未曾想这依然是不要脸的企业作假他的岗位为长期外派岗(这3年有1次被借调云南1个月的出差单证明了他可以外派)并赢了仲裁,人选只能继续维权到法院,法院一审最终只判他拿回欠发的工资,此时在职人员已半年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公司法务跟他协商打五折才能发工资。人选想尽快结束也忍气同意打五折还是不发后,他只能去办公室闹一闹,最终落袋自己的血汗钱。
这样让打工人心寒的事情在地产和K12不胜枚举。当行业震荡来了,那些号称福报、倡导狼性文化、歧视高龄歧视女性的地产老板一个个挣到钱后没给员工福报,反而组团HR和法务干员工。
形势依然严峻,人才济济的地产作鸟兽散,要么去到小地产公司里面慢慢的开发几年几个小项目苟延残喘,有条件的等着大集团哪天裁员大棒打到身上,有人转型去其他行业盖厂盖通讯园区,有人则去了物业、商业甚至自己创业当包工头或开直播当网红。目前做品质的地产还能苟活,烂地产的资本狂欢已无机会再重复上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