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其实写了一篇文章,想要把数据结构讲一讲,篇幅已经很长了,但是,最后并没有发表,因为感觉差了很多东西,搞不清楚。
这种感觉是很难受的,自诩已经明白的东西,其实并不明白,不免让人愧疚,甚至不愿去面对。这种小情绪就是我慢,把自己看得太高了,觉得很了不起,说到做到,拥有一系列的优秀品质和出色的能力,谁也比不上。这种小心理在能力越突出的人身上越明显,尤其是各种大学问家,孤傲的不得了,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不过,终究被察觉到了,那就不加避讳,直言无碍,问题暴露的越充分,解决的方法就越清晰。
总的来说,我觉得虽然我在结构组织上面对各种数据结构了解的很充分,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实际,毕竟,我并没有许多实际的编程问题需要解决,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只是作为了解和拓展的目的而学习的,这就无法避免照搬课本的情况。在这方面,就会出现矛盾,课本的目的是清晰的介绍整体的知识体系,在各种专门方向着力不会太多,尤其是不同的课本,所面对的群体也不同,有的是为了基本课程标准,内容不会很深,有的则是行业大佬的经验总结,会出现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高屋建瓴。但是,书本上的东西终究是非常有限的。实际问题千奇百怪,涉及方面颇多,往往不是书本知识能涵盖的。
而且,任何一门手艺,要想学的精深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问题来磨。以前那种什么都想去学一学的心态,早就不合适了,因为,当基本知识被学完后,想要继续深入非常的困难,而且,分支与方向太多了,中规中矩的去学习,不知要到猴年马月。所以,当初虽然有心想要深入,最终也不得不停下来。这些方面有很多,比如语言学习,同调代数,微分几何,量子场论,代数几何,代数数论,非常艰深,而且,感觉当时陷入了一种对知识的怪异追求状态,不太合适。毕竟这些东西,知晓与不知晓不会产生太大的分别,因为与日常过于遥远了,仅仅是为了自我满足,挑战未知,受人崇拜,这些心理因素本身就是烦恼的来源。有所追求自然是好事,不会感觉生活无聊,但是,过度追求,身心都会出问题,那就是病。
正视这个问题,还是很重要的,海不辞川故能成其大,即使看起来水平很高了,也只是相对的。见到了更高的境界,就又显得小了。其实,大小是无所谓的,大小之后所隐含的固有的认识方式,是更加根本的,因为这种区别,所以想要趋利避害,继续攀登,结果身心受困,不得自由,非得攫取才能安心。想要,那就去取,不想要,那就不取,但是,又想要又不去取,不想要非得去占,这就不合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