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16)隳三都

孔子:(16)隳三都

作者: 清新空气Y | 来源:发表于2025-09-17 07:00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就在孔子从夹谷之会胜利归来不久,这年秋天,鲁国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继季孙氏家里的阳货反叛后,侯犯在叔孙氏家的采邑郈反叛。

叔孙氏的采邑叫郈。

季孙氏的采邑叫费。

孟孙氏的采邑叫成。

他们自己身居国都,采邑一般委派家臣管理,并在那里发展武装,兴修城堡,以加强其统治。经过多年的经营,这三处采邑已经发展为规复巨大、防御坚固的军事要塞。

“三桓”经营三邑,本来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但结果反受其害。阳货,侯犯之乱就说明,在家臣势力日渐强大的情况下,这样的私邑容易被其中的野心家所利用,成为“陪臣执国命”的支柱;或直接成为叛乱根据地,威胁邑主和国家的安全。因此,解除这种威胁,已势在必行。我们知道孔子一直坚决反对“陪臣执国命”的。而这一点恰恰是鲁国政治的毒瘤。

现在,“行摄相事”的孔子终于有了机会,试图解决这样的政治问题。

鲁定公十二年,孔子提出“隳(hui)三都”的建议。就是把郈、费、成等三邑的坚固高大的城堡拆除。他援引周礼古制,认为三邑的城墙都超过了规定。拆除三邑的坚固防御设施,可以防止类似阳货、侯犯之事再起,并借此清除盘踞在费邑的阳货余党。

“隳三都”的最终目的是抑私家、强公室,削弱“三桓”的实力,加强国君的权力,鲁定公积极支持是应该的。没想到,三家也欣然同意。这几乎是个奇迹,有点不可思议。这就相当于与虎谋皮,而老虎欣然同意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说,这就是孔子的政治智慧。

“隳三都”有两个目标。

第一,抑家臣,强大夫。

第二,抑大夫,强国君。

孔子利用阳货、侯犯、公山不狃等家臣作乱,危害大夫之际,提出隳三都的建议,首先,他的做法是有利于三桓的。

从而,趁“三桓”急于根除自身之患的机会,削弱三桓实力,实现第二个目标。

三桓的利益和国君的利益被孔子绑到了一起。

什么叫政治?政治就是解决矛盾。

什么叫政治才能?政治才能就是利用矛盾以解决矛盾的才能。

孔子有着非凡的政治才能。他能把利益不同的各方撮合起来,朝着一个方向走。可以说,三桓和国君,意见从来没有这么统一过。

当时,子路任季氏家总管,故隳三都的计划就由他代表季氏实施。先隳郈,进行得比较顺利。

再隳费,就不那么顺利了,盘踞在费邑的公山不狃、叔孙辄在堕费之前,抢先偷袭鲁都,孔子马上派兵反攻,公山不狃、叔孙辄逃到齐国,于是堕费,子路举荐孔子的学生高柴(子羔)担任费宰。

最后隳成,成邑宰公敛处父,看出“隳三都”的最终目的就是抑制三家以强公室,孟懿子领悟过来,季孙氏、叔孙氏也开始后悔,他们不做了,结果鲁定公的单方面行动失败,孔子的内忧加重了。

从此,季桓子对孔子就很冷淡。

不仅有内忧,孔子还有外患。

夹谷之会使齐国认识到孔子的分量,他们认识到:孔子为政,鲁国必霸,鲁国称霸,齐国最近,必然最有压力。

齐国抓住鲁国“好色不好德”的弱点,挑选了16名能歌善舞的齐国美女和120匹良马送给鲁国,以示两国友好亲善。

季桓子照单全收,而且,鲁国的郊祭大典举行完以后,没有分送祭肉给孔子。

这是很明确的信号,孔子实际上是被他们抛弃了,被执政的季桓子抛弃了,被国君鲁定公抛弃了,于是,孔子收拾好行李,赶上马车和弟子们决定去卫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16)隳三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iob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