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接触了几位朋友,也包括我自己。关于受困的一些事情,几位都是孩子的,其中有别的群里面的妈妈,情况更严重的,还有一位我生活中的朋友是夫妻关系。刚才看到了一段视频,是这样说的。人的病痛除了身体上的痛苦,都是情绪带来的,都不是真实存在。这也是咱们子贤学习的“一念之转天地宽”。我们都被自己的情绪困住,不能释怀,才产生了各种痛苦。
大家在群里讨论孩子的情况,怎么样养育孩子,以及日常和孩子的斗智斗勇。经过这几天---其中有三四位妈妈我稍微带了一下,还有一位朋友8,9年的再婚婚姻关系又要面临危机,还有一位25岁躺平孩子的妈妈(我的同学),还有我自己,纵观大家的困苦和问题,几乎都停留在“走不出来”,从平常来看就是个性,tA的个性性格是那样的,所以有那样的家庭、那样的婚姻、那样的孩子。这些走不出来,无法改变,都因为不了解自己,不能深入认识自己,不能给自己进行内在小孩的创伤疗愈。
如果再深层次去探讨,实际上大家都源于人类的本能:怕。
由于各种的怕,才产生了我们的反应,由于我们的反应,才产生了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等)的冲突。仅仅是眼前的这几位,身边的这几位,就可以追根溯源看到大家都缺少一样东西,本质上也是因为缺少这个东西:爱。

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被爱包围,爱富足地被养育大,他会那么地松弛,不会随时随地出现人类的本能---怕,没有了怕,也就是焦虑,敏感,一触即发,他的行为就不会激怒别人。他的行为不会过激,他就能给身边人足够的接纳和理解甚至包容,或者仅仅是不害怕,随其自然,那么对方就不会被他激怒,就不会出现各种冲突,无论是和孩子还爱人还是和父母同事。这样的人就比较平静,不会出现吵架、不安宁、家暴、离婚等等。
那些没有被爱的人,没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被看见、被接纳、被包容、被等待的人,他们自己不会这些爱的行为,因为他自己没有得到过,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过,自己就拿不出这些技能和感情对待身边的人。就会被身边的人认为是残酷的爸爸、无情的爸爸、残酷的老公、无情的爱人。自私的人,等等。
为什么“自私”呢?因为他不会爱别人,为什么不会爱别人呢?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爱,他没有得到过这些,就没有学习过和练习过。爱包括这些:抚慰、理解、接纳、包容、支持、信任、温柔、体贴、肯定、看见等等。
因此,缺爱的人,没有被爱大的人,他们自己不会这些行为和感情,无法完整地拿出来给他人,身边就会出现让人感觉难受的冲突。而常常,缺爱的人会发现缺爱的人,因为他们很敏锐,往往同病相怜,互相抚慰,也因为他们都能在对方身上看见自己或者自己父母的影子,从而互相吸引,很多夫妻就这样诞生了。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怎样呢?
他们都缺爱,像两个刺猬,向对方索取,以填补自己的不安全感。他们都带着本色的不安全感走进,像两个刺猬,报团取暖,稍微松动一下,有个一个自己,就又会互相扎到对方。这样的家庭看着父母如此,孩子也习得了这种模式,形成孩子的性格。都和对方索要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会去怪对方不够好。
或者,我没有被好好爱过,我们会去爱孩子吗?
肯定是不会的。
如果我们还是不会爱孩子,可能一切又是循环,孩子长成了我们,又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我们。
这个局怎么破呢?
只要有人有觉悟打破这个死循环,就可以了,否则真是绵延下去。
就是如果没有被好好爱过,我们就要回看自己,自己做那个爱自己的人,自己好好看见自己,好好抚慰自己今后的路上好好爱自己。
当我们会爱自己了,也就会爱他人,爱人,孩子,就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爱自己没有那么简单,不是简单的给自己买好吃的、给自己买好看的衣服,多休息休息、偷偷懒那样的简单。
从不爱自己的,到爱自己,是一个蜕变过程,我们需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在小孩,然后出来安抚和拥抱,这个被爱的自己,就会充满了力量,就可以拿出爱的本领去对待自己的爱人、孩子和父母,我们就成为可以被依靠的人,让身边人有安全感,而不是从身边人身上抢夺逼迫,我们就可以成为一往无前充满自信带着爱的自己,就会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带动家庭走向和谐,并促进孩子成长。

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爱自己的旅程,比什么都重要,也是很难的事,需要我们认真回顾,和原生家庭相连接,和自己相链接。去感知自己,从而走向平静,走向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