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渐渐多了颜色,几天前毛茸茸灰扑扑的立刻鲜亮起来,生机在眼前盎然。
彼时长出一身疑似未打HPV疫苗的树瘤在春风中悄悄变了妆,每一个关节密密麻麻长出了紫红色的小花,像爬满的珊瑚。紫荆第一次有了具象化的紫,小花安安静静的藏在花簇中,不张扬,不摇曳,只有晃眼的紫色,即使是花团锦簇的春天,也是很出挑的颜色。
最美关节炎
c4332eb2975cc1c265d6db4f8f238c7.jpg
709ed3998b0ce5e51d020cab98ee018.jpg
真实又具体的感觉到,这个春天似乎和过去的这些年不太一样,力量,信念,废墟中长出来的希望。
春天来了。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解】
语言可以确切描述,说明白的道理,就算不上是恒常不变的大道。能够用文字清晰定义的概念,就称不上是恒常稳定的概念。无法用言语述说的初始状态,称之为混沌宇宙的初始本源。已经明确存在的,命名为孕育万事万物的母体。所以,始终保持虚无的状态,更容易看到未知的变化;常保持实有的状态,则意图明见事物的表象。虚无和实有,这两种事物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它们都可以一样的称之为玄。变化中的变化和转换至高至上,便是产生宇宙间千变万化奥妙的门户。
“道”是无法用言语清晰地表达出来的,如果可以说清楚,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道”;“道”的形态和概念如果可以为其定名,就不可能是“道”永恒的形态与概念。
天地间任何事物产生都是不确定的,也不能用语言来述说其状态,这就是整个混沌的宇宙的源头;然而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这部分能用言语表明的概念,称之为孕育万事万物的母体。
因此,保持虚无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玄妙的本质本源;保持实有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所体现出来的外在的表面现象。
如此,“虚无”和“实有”出于同一个“道”,只不过是“道”不同的一面。“虚无”和“实有”两者组合在一起,会有无数种玄妙的可能。不确定的组合互为因果彼此转换,如上有下无,内有外无等。这些无法确定的组合甚至更玄妙的东西正是“道”,换句话说,“有”和“无”就像是支撑起“道”的“众妙之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