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城市还在沉睡,我已怀揣着对广州之行的期待,匆匆咽下早餐,踏上了旅程。如今,高铁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能在清晨出发,能在中餐前到达广州妹妹家共进午餐,这般高效与便捷,着实令人赞叹。
原以为春运期间的高铁站会被汹涌的人潮淹没,长龙般的队伍会一眼望不到头。然而,当我抵达时,却发现多个安检口同时运作,巧妙地将人群分流。我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顺利通过了安检,心中满是意外与惊喜。
来到候车区域,一个小小的抉择摆在眼前:是从左边的B检票口,还是右边的A检票口前往候车室呢?反正时间充裕,我抱着轻松的心态,随机选择了一个检票口。至于哪个检票口离我们的车厢更近,就当作一个待开启的盲盒吧。
随着人流,我们从候车室的前端走到后端,终于抵达了检票口。此时距离检票口开放还有15分钟,5列队伍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每列队伍不过寥寥数人到十几人不等。在这繁忙的春运期间,竟能如此从容地等待检票,实在是难得的体验。我想,一方面得益于我预留了充足的时间,提前一个多小时便出门;另一方面,或许是我幸运地选择了一个错峰出行的时段,避开了人流高峰。
在与儿子愉快的互动游戏中,检票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我们迅速通过检票口,来到站台。手中的车票显示,我们乘坐的是G1101次列车,座位在04车14ABC。可站台上那色彩斑斓的地贴,橙色标着01,蓝色标着12,紫色标着08……到底哪个才是我们要找的呢?是往前还是往后走?过去,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凭借着试错的方式寻找上车位置,就像开盲盒一般。站台上徘徊的旅客们,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大多和我一样,看不懂指示牌,找不到便捷的路线。
车站指示牌
直到近两年,我才读懂了站台上指示牌的奥秘。这块小小的指示牌,虽只有4行信息,却蕴含着关键线索。第一行标明列车车次与地标颜色;第二行显示发车时间和终点方向;第三行是温馨提示语;而第四行则明确了车厢序号、当前车厢位置,以及前行或后退的方向指引。掌握了这些信息,就如同拥有了一张精准的地图,能从容地走向上车点。
当前位置是12号车厢,应该往后走,我们足足走过8节车厢才到达上车点。这时,儿子的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妈妈,我们应该选择A检票口,A检票口对应的是车厢数字偏小,B检票口对应的则是车厢数字偏大。
看来,我们这次“盲盒”选错了,4号车厢本应选择A检票口,盲选导致我们多走了不少路,还好不赶时间。
几十次的高铁出行,直到今日我才彻底完整清晰高铁乘车攻略。这件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让我深刻领悟到: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思考与复盘的习惯。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唯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减少知识盲区,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更加从容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