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烟火人家,想着自己的生活,没有一地鸡毛,但总觉得有时候很不畅快。为什么呢?习惯性的检讨自己。我是不是剧中的孟明玮,就像她的女儿说的人生最大的兴趣是她的孩子,希望孩子按照她设计的样子,走完她未能走的求学和婚姻的路,自己的人生满是遗憾,从女儿哪里找补回来,让女儿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替代品,像对待玩偶一样操控者自己的女儿,她为了达到目的爱的卑微,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爱得有那么暴戾恣睢,所有的事情都得他说了算,孩子在她面前透明化,她时时要掌握她的动态,实时监控,事事要汇报。爱的那样让人窒息,失去理智,迫害幻想症,为了自己的猜忌收集隐私,到孩子单位取闹,尊严丧失,严重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工作生活。时时想抓住,却越抓越抓不住,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失败的学业和婚姻,孩子成了泄愤的对象。无论孩子对与错,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在家里要成倍的受到惩罚,看起来是对女儿严格要求,实际上是对孩子现状的极度不满,事事要做到最好。因为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对自己的不满,在孩子那里就会变本加厉。记得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个在孩童时期成绩不好的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的成绩过分的看重!他不会向自己都不好,孩子比自己稍微好点就满足,反而有一种类似于报复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似乎这样能挽回自己失败的童年一样。确实缺少的越是炫耀,炫耀不来则气急败坏,那是因为他本人觉得这重要,其实在别人眼里,不算什么?但是这类人都很看中别人的看法,为了保持好的形象,不惜牺牲与女儿的亲密关系。孟明玮因为自己未能完成学业,因此对女儿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过分关注,导致孩子从上学的时候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即是希望又是救命的稻草。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又是老年的慰藉,养儿防老。怕失去,也很羡慕别人家的融洽的亲子关系。但在自己家里就满嘴怨毒,不伤害不张嘴,希望孩子永远活在他掌控的范围内,也知道给孩子带来深深的伤害,所以当孩子说,我管你的时候竟然激动的流泪。
讨好任何人,伤害最亲密的人。把所有的热情都给了别人,在家里任劳任怨,照顾老妈,操持家务,愿意为姐妹们做任何事情,对姐妹们和颜悦色,但到了家里对自己的孩子则恶语相向,伤害自己最亲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用最贬低的言语评价自己的孩子,在她眼里女儿满身的缺点,全是不是,把女儿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的侮辱和伤害。
最能干的怨妇,拖着疲惫的身体和残疾的腿,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然后就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身上的累变成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我这是为你好,我现在能体会这句话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听了。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翻包,偷看手机,打听隐私,未经允许直接和工作单位甚至于还没有交往的男朋友联系,装病拐骗孩子去相亲等等,心里很苦很累,就发泄在孩子身上,其恶劣程度无所不用其极。
最无私的利己主义。极强的控制欲,小到吃鸡蛋,大到工作和恋爱,统统都要管,不按照她的意愿去做就出言伤害,精神控制,言语伤害。只为让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管你愿不愿意,必须百折不挠的进行斗争。这样的母亲谁能受得了。
孩子是独特的个体,父母能做的事情帮助他有自己的思想,并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创造,我们能做的只有陪伴。不要妄想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造梦工具,这样的人首先要好好修炼之后在做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