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数据以后,可以按照下图的步骤来理解数据。
理解数据
第1步,弄清楚数据里每一列的含义。例如拿到一份Excel数据,要理解清楚每一列表示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要和数据提供方沟通清楚。
第2步,对数据进行分类,有助于后期的分析。通常将数据分为3类:用户数据(我是谁)、行为数据(我做了什么)、产品数据(卖什么)。
1)用户数据:我是谁
用户数据是指用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邮箱、年龄、家庭住址、教育水平、职业等。
2)行为数据:我做了什么
行为数据是记录用户做过什么的数据。例如淘宝上,用户行为可以是用户在某个产品页面的停留时间、浏览过哪些产品、购买了哪些产品等。行为数据主要包括用户做了哪些行为、发生行为的时间等。
3)产品数据:卖什么
一个平台里的东西都可以看作产品,例如淘宝里的商品、优酷上的视频、公众号里的文章都可以看作产品。产品数据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类别、产品评论、库存等。
数据分类
图里的3个Excel文件是从公众号里导出的数据。
第1个文件“用户分析”里记录了关注公众号的用户信息。第2个文件“图文分析”里记录了公众号发过的文章信息。第3个文件“菜单分析”里记录了用户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的信息。
现在对这3个文件的数据进行分类。“用户数据”包括的列名有性别、年龄、用户所在地区。“行为数据”包括点击某个菜单的次数、文章的分享量和收藏量。把公众号发过的文章看作产品,这样“产品数据”就包括文章的标题、发布文章的日期、文章阅读量。
有些数据从不同角度来看,可以属于不同的分类。
例如,对于文章的收藏量而言,收藏是一个行为,那么收藏量可以看作是行为数据;
另外,收藏是产品被收藏,那收藏量也可以看作是产品数据。
对于数据的分类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具体业务去灵活定义。
其实每个工作岗位都能用上数据分析,但是最重要的是前期的数据收集环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收录分析也是如此。所以,想要进行数据分析,就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分析什么,就要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
例如,要做销售漏斗分析,就需要业务人员将每一次与客户跟进的情况都录入系统。
要分析签约考级点客户的来源,就需要在签约考级点时,录入此条信息,例如:电话销售、地推、老客户转介绍等等。通过分析,了解哪种方式是最优的推广方式。
关于展演,每次展演结束,省代和机构都会有话说,其实可以在每次展演后,对参展机构进行调研,让他们把想说的话尽情的说出来。问题设置分为:1.选择花样少年展演的原因;2.本届展演客户最满意的是什么;3.本届展演最不满意的是什么;4.是否会向其他机构推荐花样少年,为什么?5.对花样少年展演的建议。
这样,我们就能系统的了解客户的痛点,了解他们的需求,也能清楚的知道,我们在哪里做的好,客户才会选择我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