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坛经》谈学习8上

从《坛经》谈学习8上

作者: 小禾小珩妈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07:01 被阅读0次

惠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那么这个风动和幡动究竟象征什么?心动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要如何才能做到心不动呢?

印宗禅师认出了惠能是五祖的衣钵传人。问道:“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五祖弘忍究竟传授了惠能什么奥义?惠能又会和印宗禅师说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五祖弘仁的观点。

五祖当年要传授衣钵,让大家各作一偈。说过一句话,“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

般若就是智慧,自看就是看本心,本心原是无上智慧,般若之性。前后两句话相互补充。

弘忍的意思并不是说,你们去各显神通,展示各自智慧。他在陈述要求时已经暗示了答案:自己的本心,自己的本性就是佛性。无上智慧,般若之性,不在外面,而在内里。每一个人都是佛性具足的。所以成佛不是往外寻求,而是往内寻求,成佛的关键不是讲学,也不是修行,而是心悟,发现真正的自我,认识真正的自我,行动真正的自我,由内向外,自然而然。

在这样的指导下,神秀写的是“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神秀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外面的拂拭功夫上。对心虽然有明的认可,但明镜台的比喻,说明他还是没有把普通人的本心等同于完满无缺,不惹尘埃的佛性。从这两点来看,他还是没有明白五祖弘忍的深心。

弘忍对神秀的此偈的评价是,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

弘忍的“佛性不向外面去求”,正如孟子的“性善非由外铄我”,无论是宗教的教育家,还是哲学的教育家,都要把最高的境界定义为是你自己内心原本就有的。“轮刀上阵”,“一切时中”。

“一切时中”,人生有戒惧谨慎的时候,有庸散疲懒的时候。“轮刀上阵”,也可卸马解甲,人生有紧迫忙乱的时候,也有敞裕宽闲的时候。如果这个义理,如果这个境界,不是深植于你的内心,与你的内心,你的自我本为一体,而是一个外取来的,外铄来的,讲经得来的,坐禅得来的,那么,紧迫忙乱的时候又怎么带得了,自身之外的东西呢?庸散闲懒的时候又怎么持得了,身心以外的物什呢?

人能随身而行并且终身无法摆脱的,无非是自己的内心和影子:看见自己真正的内心,发现内心原有的佛性,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就像在匆匆追求的旅程中,一低下头,在明河中看见自己的影子一样。

不用外在的驿马星动,不用外在的跋山涉水,不用外在的风尘仆仆,归根到底,是要在自己内心里求,内心的驿马星动,内心的跋山涉水,内心的风尘仆仆。

于是一悟一切悟,一真一切真,见万法无滞,万境自如如。

这大约是五祖弘忍的意思。所以他的弟子惠能回答印宗禅师说,“指授即无,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说,只论发见自己本性,不谈坐禅入定,也不谈涅槃解脱。

坐禅入定是外在的功夫,自然不谈。可是为什么连涅槃解脱也不谈了呢?涅槃解脱和“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心动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关文章

  • 从《坛经》谈学习8上

    惠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

  • 从《坛经》谈学习3上

    惠能见到五祖弘忍大师,两人谋面,毕竟有师徒缘。有这样两段对话。我们今天先来看第一段。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 从《坛经》谈学习2

    惠能的父亲,籍贯在今天的河北,后来被贬谪流放到了广东。父亲死后,惠能和母亲“移来南海”,大约是今天的广州。“艰辛贫...

  • 从《坛经》谈学习4

    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之间有师徒的缘分。 有的师徒,不一定有师徒的缘分。 人与人,相识,相交,相互之间的言谈和行为,有...

  • 从《坛经》谈学习7

    惠能在逃亡的过程中,一天(暗自)想到(这个):时候到了,就应当弘扬佛法,不可以始终隐遁,于是,来到了广州的法性寺。...

  • 从《坛经》谈学习6

    惠能得衣法南行以后,有数百人来追,想要夺取衣钵。惠能经历了一段逃亡隐遁的日子。这一段生活,也很体现惠能对佛法的领悟...

  • 从《坛经》谈学习5

    五祖弘忍说,各作一偈,呈吾来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他说,不要迟滞,不要思量。真正看见,了知,体悟的...

  • 从《坛经》谈学习1

    这一个很长的,充满趣味和哲理的故事,是从惠能大师的自述开始。 惠能是禅宗的六祖,他在宝林寺,为众人说法,从自身的经...

  • 从《坛经》谈学习3下

    忒勒马科斯远涉重洋,向奈斯托尔打听他父亲的消息,他这样问道:是被人杀死在路基,被仇敌的部族,还是亡命在大海,安菲特...

  • 读坛经~8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坛经》谈学习8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pr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