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其实还是有惯性的。这种惯性不仅是对于强迫症患者一般的我,昨天由于两个原因断更一天,断更后,我仿佛被抽走了某种支撑生活的惯性。就连睡梦中都是不安稳的状态。
这种惯性还有对于强迫症患者一般的读者。从未营销推广的我竟然还能断断续续有粉丝关注,真是个奇迹。还能有读者会给我留言,咋断更了咧。
虽从未谋面,但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强迫症患者晚期。有人说这不好,但也有人说强迫症是个可贵的品质。长大后学了马哲后已具备辨证法的思维模型。强迫症没那么好,也没那么不好。只要看应用的是什么场景。
其实没有任何人给我压力,这种隐秘的压力其实更来自自我审视。当“热爱”被日复一日的更新稀释成“任务”,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不再伴随心流,反而像倒计时的秒表。
心理的地震是自由与失重的双重体验。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公众号的每一次更新仿佛都是与自己之间的一次默契约定。
然而,当断更一天,心中总会掀起一阵涟漪。那是一种自由的释放,告别了时刻追求内容输出的压力,仿佛回到了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失重的感觉,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自己的期待、惯性的生活,在这一刻交错成一种心灵的震荡。

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中,既享受着短暂的轻松,又感受到不安的涌动。像是漂浮在空中,既渴望着稳定的落脚点,又不舍得抛弃这段暂时的自由。
或许,这正是坚持之路上的一种必经体验,在平衡自由与责任之间,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初心。每一次振动,都是对灵感的呼唤,是心灵的成长与觉醒。
停更一日,如同在疾驰的列车中按下紧急制动钮。虽然惯性带来的眩晕令人不适,但正是这片刻的静止,让我看清窗外掠过的究竟是风景,还是自我囚禁的牢笼。也找回即将奔向强迫症患者晚期的那匹烈马。
每个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充斥着被算法主导的节奏,社交媒体、短视频、推送通知……它们无处不在,像是隐形的枷锁,难以真正停下来思考与感受。断更日其实更如同生活中给自己的“失控日”。
有时候是需要给自己一个"失控日"的,在这样的日子里,主动切断那些无休止的信息流,让自己的生活不再被外界的规则所定义。
"失控日"不需要计划,也不需要目标,它只是你放下手机、远离屏幕的时光。可以去街边的小店坐坐,抬头看看久违的蓝天;要么去山里,或者去海边;或者只是静静地发呆,听听内心的声音;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该完全相同,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偶尔的"失控"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回归。或许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失控日”,在断更的裂缝里,找回被算法淹没的初心。
今晚继续更新了,仅断更昨天一天,上一次的断更已经发生在了300多天以前。明天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休息日。单休的周末,继续前往山里,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大口吸氧,因为爬山是顶配补药,也是我给自己的“失控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