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我发起了一个网络打卡活动——品味生活之美,每日三件好事分享。邀请朋友们打卡,分享每天发生的三件好事。活动进行了100天,到9月30日结束,共有108位朋友加入活动。
打卡天数 | 打卡人数 |
---|---|
100天 | 2人 |
90-99天 | 2人 |
60-69天 | 2人 |
50-59天 | 2人 |
40-49天 | 5人 |
30-39天 | 4人 |
20-29天 | 4人 |
10-19天 | 9人 |
1-9天 | 41人 |
0天 | 37人 |
活动结束后,有朋友和我说,真是不好意思,只打了几天卡。相信有这样想法的朋友不少,咱们就说说呗。
我发起三件好事打卡活动,源于我有限的经验。做为一名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在做一些家长沙龙和活动时,我会邀请父母们写下孩子们让父母感到接纳的行为和不接纳的行为。结果通常是不接纳的行为比接纳的多,有的父母一个可接纳的孩子行为都写不出来。
这些不能接纳孩子行为的父母,自己也很痛苦。网络上有太多父母要接纳孩子的言论。可是,无论他们看再多这样的文章,心里给自己再多要“接纳孩子”的暗示,他们还是无法接纳孩子的全部行为。因此,他们更自责、更内疚、更焦虑。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的创始人托马斯.戈登说:“父母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这绝不代表父母不爱孩子。父母不应受到责备,而是训练。”
如何训练?除了参加课程,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三件好事,是积极心理学提升幸福感的一种方法。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林格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请一组重度抑郁患者每天回忆并记录当天发生的3件美好的事(例如,“罗莎琳德打电话来问好”,“医生推荐给我的书,我已经读了一章”,或者“今天下午终于出太阳了”)。15天后,他们的抑郁症就从“重度抑郁”转变为“轻微或中度抑郁”。这些人中,有94%的人抑郁症状得到了缓解。
我将这一方法迁移过来,发起网络活动,邀请大家参加。有的父母和我说,想不出来有什么好事;有的父母和我说,好事实在太多,三件根本写不完。可见,每个人是不同的。这也是我想跟大家聊聊的原因。
几乎在每一个国家,不管是在美国、希腊,还是韩国、阿根廷,当人们被问及一生中最想得到什么时,答案无一例外,所有人的第一选择都是“幸福”。
央视曾经做过一个节目,叫“你幸福吗?”记者采访一名正在火车代售处买票的18岁大学生。
记者:“你觉得幸福吗?”
大学生:“幸福啊!”
记者:“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呢?”
大学生:“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舒舒服服地玩。”
记者:“你最想要什么?”
大学生:“女朋友。”
记者:“最坏的事呢?”
记者:“接受你的采访,被人插队了。”
记者采访一对年轻夫妻,丈夫说:“我很幸福,幸福就是两个人相爱。”妻子则答:“他没给我买大房子,我们的房子太小了。”

人人都想追求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回答不同,心理学家将其称为主观幸福感。 既然是主观的,那么有的人能够轻松发现生活中的好事,有的人不能,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另一个影响我们发现好事(或者说三件好事打卡)的原因是享乐适应。比如家里偶尔自己做面包,闻着烤箱里散发出来的香味,我们感到幸福。但天天在面包店里工作的面包师,也许就不会因为闻到面包香而感到幸福。这就是享乐适应。享乐适应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姻、工作、搬家、中奖。
不管我们如何意气风发、心中满载幸福,这种感觉最终都会因为享乐适应而逐渐消失。
一次,我和好朋友一家吃饭。上菜前,大人们在聊天,他们的大儿子拿出书在一旁安静地看。我看到感慨说,孩子的读书姿势真好,身体坐得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也很合适。好朋友听了说,是啊,平时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自己都没注意到孩子读书姿势这么好。
想一想孩子小时候,TA的第一回大笑、第一声妈妈、第一个脚步,都让我们兴奋激动,幸福无比。随着孩子长大,TA天天笑、天天叫妈妈、天天走路,我们再也没有那么激动了。
可是,享乐适应也没什么不好。一旦我们遇到逆境,这种非凡的适应能力将会帮我们走出伤痛,重获幸福。
第三个影响我们发现好事(或者说三件好事打卡)的原因是:没有哪种方法适合所有人。
每个人的需求、兴趣、价值观、财力、爱好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想获得幸福,付出努力的方向也必然各不相同。
三件好事分享打卡,只是我想到的一种让我们提升幸福感的方式,也许并不是最适合你的。因此,你无须为自己没有打卡或打卡次数少而不好意思,回顾整个过程中,你不自觉地嘴角上扬的时候,便是收获。
最后要多说的一句是: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一开始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为会渐渐变成一种习惯。而一旦形成习惯,我们需要用一些策略来对抗享乐适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