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当如何看人生呢?
不妨回顾一下人生全过程,看看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归宿是什么样的。
人在未信佛念佛前,或感觉人生蛮不错的,蛮有成就的;或感觉人生很坎坷、很苦,很失败,蛮糟糕的,蛮沮丧的……。
当人深入信佛念佛后,从佛教观看人生,人生不过浮萍,兴衰、成败、得失、荣辱,不过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从因果律来看:
若总说,人生于三界六道轮回中,人道不过一个短暂的旅行,一个匆匆的过客,一个临时的客栈,人身也不过灵魂的一个临时载体,在六道轮回的长河中,人都不过一瞬而已,何况伴随人生的兴衰、成败、得失、荣辱乎?
若细说,人生范围内的众人、众生,都是你人生中的有缘众,这个“缘”不越四种:
报恩、报怨、要债、还债。
这四种缘,无非是“债”,也就是债缘。
人生就是自导自演,演绎着一幕幕种种债缘戏而已,无论兴衰、成败、得失、荣辱,都没有什么可值得称道的?
再推根归本,兴衰、成败、得失、荣辱众相,皆由无始贪嗔痴造作诸业为因,随着业力的牵引,遇境逢缘,应运而起,生种种事相而已,这就是缘起法则,也就是因缘果报法则。
这个相,随缘起而生,又随缘散而灭,其本是缘起性空的。这就是《金刚经》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执亦如此,不执亦如此。
所以人生的全过程,浅说是了债的过程,深说是业力牵引下身不由己的造作过程,若实话实说,人完全是一个业力的弄儿,业力操控下的工具,乃至机器人。至于人心所感觉的,什么兴衰,什么成败,什么得失,什么荣辱,什么名利,什么权钱,什么亲仇,什么恩怨,……,无非为她人做嫁衣,无非为他人数钱,无非作他人的靶子,这与贪嗔痴操控下的机器人有什么关系呢?心昧有执碍者,则感觉戚戚相关;心明无挂碍者,则随缘了债,全存乎一念心耳!
若用一首古词说明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人生在世,好坏也好,是非也好,到头来怎么样呢?不在乎“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就是人生的归宿,人生的定论。
若用经典诠释当下的人生,正如《法句经·无常品》所说: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由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人命本无常,生命中的每一天的时光,如同河里的流水一样,一去就不复返了。
每过去一天,生命就又少了一天,这就好比一条鱼生活在日渐减少的水中一样,朝不保夕,没有什么值得可喜的。
知生命是无常的,应该抓紧时间,勤奋精进,就像扑灭头顶上的火一样急迫,一定不可以稍时放纵,贪图享乐。
每一个人的生命,无一不面临“如河驶流,往而不返”“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由何乐?”“如救头燃”的状态下,可谁又能觉醒、在乎、当回事呢?
所以我们的人生正处于无常虎视眈眈下,务必要把“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作为我们的警钟。
若登高望远说因果,也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站在阿弥陀佛本愿的绝顶、最高层,俯看三界内外的因果,唯有称名念佛,才是横超三界人生的大因;唯有乘佛愿力,才是超绝生极乐的强缘、增上缘;唯有往生极乐无为涅槃界成佛,才是超越三界人生的终极大果。
所以唯有念佛成佛,才是人生的真路、正路、直路,才是人生的真实归趣,才是真实的人生,才是究竟的终极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