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爱我胜过爱:原文是“恨”) 自己的父 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路加福音 14:26)
一、若不恨(爱我胜过爱)
“爱我胜过爱”在原文是“恨”,所以原文的意思是:人到我这里来,若不恨自己的父 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神是爱,怎么会叫人恨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性命呢?
为了避免人误解这句经文,所以翻译者用“爱我胜过爱”来代替原文的“恨”,并以括弧补充说明原文的用字。
主耶稣的意思是什么呢?
“爱”和“恨”是对立的,在圣经中,什么是爱主?就是遵行主的命令,约14:2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相对的,什么是恨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生命?就是为了遵行主的命令而不照家人的意思和自己的生命去作。
神叫我们爱人如己、行善、使人作主耶稣的门徒,而如果家人让你只要顾自己就好,我们遵行神的命令,而不照家人的话去作,就是恨家人。
神告诉我们即使在危险、逼迫的环境中,也不能不认主,如果我们因顾惜自己的生命,因为害怕而软弱,像彼得一样否认主,就是爱惜自己生命,就是没有恨自己的生命。(彼得后来悔改,并信靠耶稣而生命长进,不再软弱,最后勇敢刚强地为耶稣殉道)
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马太福音 10:33)
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约翰福音 12:25)
二、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路14:26:人到我这里来,若不恨自己的父 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路加福音 14:26)
“就不能作我的门徒”是指当门徒的门槛,就像小学入学的门槛是六岁一样。这“门槛”是以“愿意”为标准,还不是指“能够”;而很多信徒还不愿意付代价遵行主的命令,所以还没进入门徒(基督徒)的门槛。
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使徒行传 11:26),“基督徒”就是基督的门徒。
注:彼得不认主时,他是真心愿意为主死,但他愿意却行不出来(软弱的定义,太26:41)。这时的彼得,已经进入门徒的“门槛”,但还不是真门徒(真门徒圣经中有明确标准的),生命、信心、勇气都还不够,还无法作主耶稣的见证人(徒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