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亲子教育
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三):我该如何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

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三):我该如何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

作者: 建一所小而美学校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19:11 被阅读71次

今天早上去查堂,发现三个孩子正在“打架”,我急忙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询问缘由。

一个名叫韩敬波的孩子握紧拳头,气愤地说:“他们两个打我。”

“为什么打你?”

“今天早上,不是我关的教室的门,他们非要说是我。”

经过我仔细询问,调查,原来还真不是韩敬波关的门,是他们两个误会了他。当然,他也可能参与其中。但是,为什么大家都不怀疑真正的“凶手”,反而都怀疑韩敬波呢?

原来,他几乎天天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所以,大家对他形成了惯性认知,一件事,只要他在场,不管他是不是主角,关不关他的事儿,他通常会被公认为罪魁祸首。而且这种现象越演越烈,久而久之,他也变得经常与别人孩子发生争执,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个现象形成了恶性循环,他成了问题孩子。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把他转化成好孩子呢?我也真的没有好的办法。

我看韩敬波身上有泥土,就先让其他孩子把他身上的泥土擦干净。在拍打衣服上泥土时,他坚决不让拍,他心里想的是:我可能是让别的孩子打他,他时刻怀有防备之心。经过耐心劝说,另外一个孩子开始给他拍去身上的泥土。当他看到那个孩子,用毛巾把他的衣服擦干净时,他平静了许多。我知道,即便是问题孩子,他也能感受到真爱,真的关心和爱护,能净化他的心灵。

经过一番谈话后,我让另外两个孩子给他道歉,并说出以后和他好朋友。当我也让他说出同样的话时,他说

:“他们每次都是这样说!”

原来,是因为道歉的同学不讲诚信,他一次又一次被伤害,所以不再相信别人。看来,很有必要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教育能制止班级里可能发生的矛盾,如果平时孩子们讲诚信,班级就不会出现打架的事件了。作为班主任,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上一上诚信教育课呢?不要做一个只会教书,而不会育人的老师。

当我再次要求他们成为好朋友时,韩敬波说:“我就不和他们做朋友!”看来,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在平时进行亲仁、诚信等德育教育。

团结有爱,有情有义的班级可以化解班级同学之间的矛盾。班主任要通过德育主题班会活动,让孩子们成为好朋友,彼此互相信任,团结有爱,相信打架捣乱的事件就会少很多。

关于如何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我咨询了一位正在学心理学的朋友,她给出了如下建议:

案例分析:

1、找内因:这个孩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他经常和别人发生矛盾”,他这种行为的背后有什么善意的动机呢?内心有什么需求?寻求找到这个切入点后再进行下一步。

2、教师立场有没有“中立”?有没有无条件充分接纳这个孩子,接纳他的不良行为?接纳他在事件中所有的愤懑不平、委屈的情绪?很显然这个孩子在这个集体中没有安全感,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才会做出如此应激反应。“他随时随地建立了防备之心”,要肯定他这种维护自身安全与尊严的力量感。

3、当别人跟他道歉后孩子说:“他每次都这样说。”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听出什么?孩子希望别人能友好待他,可他有没有能力解决这个“危机”,很强的无力感。可以再做引导:为什么每次道歉后你依然受侵犯?做点什么才能不让别人这么对你?让孩子看到自身的弱点,并想办法克服它,增加孩子内心的力量。凡事不要外归因,自身足够优秀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同。另外“好朋友”不是别人要求来的,只有我觉得眼前这个人于我来说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亲密感,我才能接纳他成为我的好朋友,这个人屡次侵犯我,凭什么一句道歉我就得和他重归于好?除非他足够真诚!

4、外部环境因素。主题班会很有必要为今后孩子们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建议在主题班会之前先做好“侵犯”别人的孩子工作,办法参考前三条。

5、建议老师了解一下“罗森塔尔效应”。

以上是我针对这件事的简单解析,如有疑问或不妥请提出哈!

我想,解决这个孩子,真的要用到心理学知识,我必须学习心理学,在书中去寻求解决之道。

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三):我该如何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 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三):我该如何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三):我该如何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vs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