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叔本华和康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怎么个相差十万八千里呢?前面我们提到康德的形而上学是为了干掉休谟的怀疑论。休谟认为我们的理性根本无法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康德就说了,我们的确无法认识物自体,可我们生活在表象世界里,在这个表象世界里,一切都先经过先天认识形式的加工。而先天认识形式我又用理性给分析得明明白白,所以啊那表象世界是被理性通知的啊。在康德看来,理性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统治者。理性确实管不了物自体,但物自体也不影响我们的世界呀。这时啊,叔本华就说了,NO NO NO,物自体能影响我们的世界,而且啊是我们用理智控制不了的。
So,在康德那里,这个世界的基础是理性,而在叔本华这里,这个世界的基础则是无法控制的生命意志。康德对世界的看法是乐观的,而叔本华对世界的看法则是悲观的。
所以呢,叔本华的形而上学的重要推论就是:悲观主义。叔本华说的全宇宙的生命意志只有一个,斯宾诺莎呢,也说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属于同一个实体,但斯宾诺莎说实体是完满至善的,我们每个人因此而得到幸福。叔本华就不这样认为了。他说生命意志是邪恶的,是痛苦的源泉,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痛苦。为什么这么说呢?满足欲望会带来快乐,这没错。但叔本华认为,欲望本质上是痛苦之源。因为满足不了欲望,人会痛苦。满足了欲望,人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的欲望,还是会痛苦。那要是人满足了全部的欲望呢,那人会幸福吗?不会,人会感到空虚和无聊,这也是痛苦。这会想到王尔德说的:人生两大悲剧,一个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前面提到生命意志是永不止疲倦的,而人又被痛苦的东西控制住,那人生自然是一个悲剧。这样一来,康德好不容易找回的自由意志,到叔本华这里又没了。在叔本华看来,人虽然表面上是自由的,但其实是受生命意志控制的。欲望除了能带来痛苦,还会带来自私和竞争。每一个生物会为自己的利益去争去抢。物种间也这样,比如一个物种吃另一个物种,有点像进化论。说到爱情,叔本华是不看好的。在他看来,爱情是生命意志为了引诱人们生殖下一代所行使的骗术。爱情迟早是会幻灭的,为了爱情而结婚是非常傻的行为。如果非要结婚,还不如出于功利目的结婚的好。以上大致就是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学说。
那问题来了,我们该怎样才能摆脱生命意志带来的痛苦呢?叔本华认为应当增强自己克制欲望的意志力。怎么控制欲望呢?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对这世界的认识,增强理性,用理性去抑制和控制感性冲动。然后把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上升为全人类的感情和欲望,尽量消除个人欲望,强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像苦行僧一样地修行,通过苦行来抑制生命意志,实现这一目的呢,就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就算降服生命意志了。By the way,叔本华也说要克制生殖冲动,他认为天才和女人之间存在敌意。这个老单身汉啊,一辈子被女人拒绝,竟用形而上学把自己归为天才了。
除了苦行禁欲,叔本华还给出了另一个方法,那就是欣赏艺术。为什么艺术如此厉害呢?因为最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在努力审视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而且艺术是感性的,非理性的,That is to say ,最伟大的艺术品反映的是“生命意志”的真相。
再来提一提叔本华的宗教观点。叔本华认为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就是生命意志,基督教鼓励的赎罪精神就是要求人们去克服生命意志。佛教比基督教更重视禁欲,且认为欲望是痛苦的来源,主张彻底摒弃一切欲望。这和叔本华的观点很像。因为,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
固然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点道理,却不能当成这个世界的合理解释。固然欲望会给人类带来种种痛苦,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悲观是人生的主题,这只是世界的一面罢了。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又一次使理性陷入没落危机,之后又会有谁来拯救理性呢?且听下回分解。
摘录于《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下篇第2章的一点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