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春节过得很有年味。
腊八喝咸粥,腊月23祭灶吃面叶加猪心肺。
除夕那天,台香袅袅,大门口拦上一根腕口粗的树,说是防止财气外流,我们都穿着新衣服,守在电视机旁。晚上一边看春晚,一边向父母跪拜,获得一个大大的红包,一夜梦甜甜。
初一去爷爷家拜年,初二初三每天都听着鞭炮声,一地的炮纸躺在雪地里映着红,只有初三过完年,才允许被清扫。
自从结婚后,基本上除夕中午向西驱车一个小时回娘家吃大餐,下午再向西驱车两个小时去婆家吃饺子,一路高速直行无碍。
这几年春节游兴起后,我们也跟着凑热闹,但基本上是年后初二初三开始,这时候的酒店住宿费用也奇高。
朋友圈里的天南海北的,比比皆是。潜水的,不代表没有出去。而我的朋友现在在广西的崇左享受呢,过年估计就不回来了。她的想法比较通透,一家人在一起,去哪里不可以呢?哪怕是除夕夜,吃碗泡面也是无所谓的。春节,对于她来说,是和国庆差不多的一个假期,旅游就好了。
是啊,日子是自己的,怎么过,都可以,何必看他人?我的父母也累了,老了,难道让他们支棱起来为我们创造年味?
今天逛超市,人真多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是,还是听到大家的牢骚,一曰没钱,二曰讨厌拜年,也许我们老了,年味就没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