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心情随笔
《讲故事的人》中的缺憾美

《讲故事的人》中的缺憾美

作者: 顽石与绛茱草 | 来源:发表于2020-01-30 05:51 被阅读0次

一篇好的演讲应该体现三个特点,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以此来评价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获奖感言,这次演讲是不成功的。

首先,观点并不新颖。八十多年前,德国文学评论家瓦尔特.本雅明写了一篇《讲故事的人》,提出了“经验贬值”。而莫言的创作更多的依赖于自身经验,或是群体记忆。从《透明的红萝卜》到《蛙》,他的小说成了记忆的推销者。在机械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然会缺乏交流的经验,化作满座的面面相觑、一片尴尬。作为全球瞩目的诺奖获得者,莫言并没有带给我们启示性的认识,仍旧讲着发生在东北高密的往事。

其次,语言缺乏感染力。一个好的演讲,语言要准确、生动、有针对性;在声线上要求起伏、快慢、强弱;并且有响应的肢体语言。有条著名的演讲公式:一句话的影响力=7%内容+38%声音+55%肢体语言。在长达半个小时的演讲里,莫言平缓地讲述发生在东北高密的故事及对自己作品的解读,与现场观众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互动。其实这种演讲等同于作报告。

但是,令人欣慰的事,莫言保留了一个文人最应该有的本色――简单与真实。

在演讲中,莫言是一个客观的讲述者。讲到了童年苦难中的温情、自己的骄傲与愧疚、自己创作的体会、自我作品评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性。不矫情、不夸耀,没有丝毫的高高在上。蔡骏用了两个字形容听后感受“真实。”一位外媒记者用了九个字“简简单单,却透彻心扉。”

真实、简单是莫言一直保持的人格。他在广州做了一篇《喧嚣与真实》演讲,直指社会粗俗不堪的一面。莫言在日本东京,更是直言,“这个社会贫富差别已经象杜甫诗中描述的‘朱们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样了。”但莫言并不悲观,用故事来行使一个作家的责任。“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

莫言是个擅长讲故事的人。整篇演讲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有起始,有过渡,有经过,结尾处还留有余味。故事里包容了高密的草垛、马厩、流浪汉、泥瓦匠、慈善的母亲、尴尬中的军官,童年中的苦难记忆,盛名后的谩骂,创作的思考……

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莫言还没有讲完属于这个社会的故事。

相关文章

  • 《讲故事的人》中的缺憾美

    一篇好的演讲应该体现三个特点,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

  • 缺憾美

    缺憾美 缺憾也是一种美,正如断臂的维纳斯。 一...

  • 缺憾的美

    在灯下静静坐了很久,直到屋外响起脚步声,人才惊醒了过来。开头的几行字总是要艰难得多,明知道自己想说点什么,然而常常...

  • 缺憾的美

    人生总在祈求圆满, 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 好花需要配好瓶, 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 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

  • 缺憾的美

    在世人的眼中,缺是一种憾。月圆是一种满,月缺是一种憾。 在所有的故事中,喜庆的结局让人感官愉悦,但是悲伤的结局让人...

  • 缺憾的美

    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六一汇演”终于到了。为在汇演时能有更好的效果,准备参演的邢伯阳同学可真没少费心,早在去年...

  • 缺憾美

    大概每个人在细数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时,内心都能或多或少地捕捉到缺憾。 学生时代的升学考试,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的学...

  • 缺憾美

    那些在生命里留不下又带不走的,往往是最美的。一个人在悬崖上往海边眺望风景,发现沙滩上有人画了个人脸的图案。他觉得这...

  • 缺憾美

    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平平无奇,淡淡无味,还好偶尔来点仪式感,让我觉得还有点乐趣,不然真的是太无趣了,不管怎么样,...

  • 2017-10-18

    讲故事的人不是故事中的人,故事中的人却是讲故事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讲故事的人》中的缺憾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xi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