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7.20 星期三 晴

火车的一路颠簸,把人们差不多给整晕。人们也许由于睡眠不足,打哈欠的声音此起彼伏。昨日我们两张座位上的人可以说是本次列车中最为活跃,六个人闹到今日凌晨三点左右方才有点睡意。
我们一行六人是:朱黎明、徐俊(非越剧演员)、褚玲珑、我及两位指导老师:周浩华(带队老师之一)、祝正方(带队老师之一)。或许每个人都有笑料,一会儿开玩笑,一会儿算命,一会儿又玩写句拼句的游戏。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笑声,时不时把其他乘客从梦中惊醒。或许我们也有点不应该,太过喧闹了,都有点影响他人休息。
但对于第一次坐长途火车,在火车上过夜,又遇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的火车旅途怎能不快乐怎能不兴奋?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会有几回?或许也就仅此一回吧,铭记此时的美好吧,珍惜此刻的感觉。
经过两天一夜的旅程,终于到了北京。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感到街道整洁,人少交通有秩序。也许是我生长在上海的缘故,看惯了拥挤的人群,如今人群稀少都觉有点异样。突出的印象就是:
北京的交通就是比上海好!
上海的交通只限于公路,难怪人群拥挤,交通事故多。而北京,刚下火车就有环城地铁(这也是我第一次坐地铁),清洁又凉快,时速又快,看着地铁就使人羡慕。也许有人会说了,那么在上海也造一个环城地铁不也是蛮好啊。那可不行,这也要因地制宜。上海市冲积平原,海拔低,刚挖下去两三米就有水冒出来。除非等以后科技发展了,或许可以建造地铁。而北京就方便很多,地处华北平原,地势比上海高了许多,造地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再者,北京的立交桥也不错,减缓了拥挤的车辆,可上海市区恐怕是不行,在近郊或许有可能。
但外地毕竟是外地,上海的建筑看上去比这里(我们一路所经过的)要华丽壮观的多。
我们宿营在北京邮电学院,也是全国著名的大学之一。但前期工作可能没有协调好,我们的带队老师与北邮的相关老师的接头工作做得不怎么好,夏令营几十号人在那里等了好久还不能解决住宿问题。
午饭是吃了(也是下午两点以后了)。对于饮食还是那句话:外地是无辣不是菜。但对于我而言感觉不错。当然,南北饮食习惯有着很大不同,北方面食为主,饮食相对简单。一桌十人,桌上摆着两大盆包子、一大盆西红柿鸡蛋汤。每人眼前放着一个小碗,喝汤用的。在火车上也没吃啥,早就饥肠辘辘了,看到包子也不管是什么馅,能吃饱就行。一口气竟然吃了十个,十个包子?把同桌的营友们也感觉不可思议,此人乃“酒囊饭袋”乎?
饭都吃完了,可住宿还是未能解决,一大群人坐在食堂里总感觉乱哄哄的。我与高中同学孙同学就出去到北邮校园里去逛逛。看到有躺椅,也就坐下休息。没料到竟然在校内的一张长椅上躺下睡着了。(毕竟昨晚太疯狂)却不料惹来了麻烦事!
等我们两个醒来再回到老地方,同来的同学们早已经是不知去向,心中暗自忐忑。总算脑子还够用,问了校园内的叔叔阿姨,费了一番周折总算找到“昔日”的同伴。
2021.3.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