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大宝学校组织捐款,好像是红十字会之类的捐款,反正这类捐款在我印象中每年都有那么几次。
晚上吃饭时,大宝说到这个话题,老公就说“乖,你这次打算捐多少啊?”大宝用右手食指比了一个“丨”。老公说“噢,你打算捐十块啊,我记得你存钱盒里还十二块,那你就拿你自己的钱捐吧!”大宝淡然的说“我比的是一,我打算捐一元。”老公说“太少了吧,以前你都要捐二十的,给你十块都嫌少,自私的小朋友,一说让用自己的钱,就只掏个最小数。”大宝反驳道“老师说了,捐多少都是每个人的心意,不论钱多少,但还说了不让捐几角的。”我呵呵的笑了,“乖,一元就是十个一角的啊,老师要说捐太少呢?”我故意逗大宝。“我不管,反正我明天就打算捐一元。”看来她已打定主意,随她吧!反正又不用我付费。
想起之前,从大宝上幼儿园开始,每次学校组织捐款,老师都会在QQ群或微信群里公布每个小朋友捐款金额,那时有小朋友捐一百元的,大宝回来就会说老师表扬谁谁谁了,说那个小朋友很有爱心,语气酸酸的。我当然能猜到,小孩子嘛,老师的话在她心中如圣旨,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我不会为了讨她高兴去付这个费。我一般都给十块、二十块,不让小孩子为难,成年人的世界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我也告诉过大宝,捐钱多少是每个人的心意,根据每个家庭的经济能力和意愿自行处理,不必攀比,再说捐多并不代表谁爱心就多,捐少的小朋友就是没有爱心或爱心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话,老师也不见得说的都对,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大宝上二年级了,这是她第一次主动提出捐款金额,我默认了她的想法。第二天中午我看到她班主任发到微信群里各个小朋友的捐款金额,我妞的名字后面是空白,证明她没捐。有大约三分一的小朋友名字后面空白,一个班六十多个人,捐二十元的有十来个人,其余多是捐五元、十元,有个别小朋友捐六元、七元,还有两、三个小朋友捐两元。唉,我妞要是照原计划捐一元,岂不是倒数第一,老师万一口无遮拦说出什么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岂不是得不偿失。
中午十二点一过,我马上给婆婆打通了电话,让她把电话转于大宝接。“妈妈,有啥事儿啊?”大宝心情不错。“乖,你们班的捐款名单发到群里了,我看你没捐钱啊?”我问道。“早上忙着到奶奶家找作业本忘了带钱了。”“乖,你先找你奶奶要,我回去了还给你奶,回咱家了你再还我。但你们班多半捐五元、十元,只有两、三个小朋友捐两元的,你要捐一块很可能全班倒数第一呀?!”我担忧道。“妈妈,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我和别人不一样!再说老师都说过了,捐多少都是每个人的心意。老师还说下午不收了。妈妈,要是没别的事儿就不说了。”然后手机显示通话结束,返回主页。
我靠,这妞把电话挂了,我纯属咸吃萝卜淡操心咯。还没来得及生气,不自觉笑了起来,她那句“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我和别人不一样!”果然是我妞,像我,有主见!
大宝才上幼儿园时,从未哭闹过,也没有不想上学的表现,总之很让我省心。她才上幼儿园时,曾有一段时间,幼儿园老师跟我反映,说所有班集体跳课间操时,大宝光看,基本不跳,问她也不说原因。让我跟孩子沟通一下。一个三岁大点儿的孩子,我搂着她问原因,她说“妈妈,后面难的动作我跟不上,跳不全。”“噢,原来如此,乖乖,会多少跳多少,你们班的小朋友还太小,跟不上节奏很正常噢,再长大一点儿就跟的上喽!不要纠结,都是慢慢学的。”举例开导了好久。后来我把孩子的想法反馈给老师,后来大宝表现的很好。大宝是一个可以讲通道理的小朋友。
从大宝上小学开始,学校就在婆婆家楼下五十米开外,一二年级学校统一要求家长来接,婆婆曾告诉我“我观察过多次,你这妞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人家孩子一放学散队,都争气恐后跟老师说再见、挥手,你妞可好,两手一插兜儿,转身就走,从不跟老师打招呼。”我笑笑道“老师就一个人,几个十孩子都跟老师打招呼,老师还累坏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必勉强,只要不犯错,随心就好!”后来婆婆就不再说大宝不合群、各色啦,有亲妈抗着咧!
既想孩子有主见,大人又管的太宽,怎么可能做到呢?!我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你可以不乖,但不能学坏。”平时做好思想引导,给她适当的帮助,绝不纵容,绝不娇惯,但给她足够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