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目的 教学法
通过我五年的实验研究,运用“手段-目的教学法”可以显著地提高初三学生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1.什么是手段-目的教学法
为什么学生智力正常,也不厌学,可是连普通高中都考不取?
因为他们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手段达到自己的目标,最终,他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后连普通高中都考不取。
作为一个晚间辅导的老师,我该怎么帮助学生达到考取重点高中的目标呢?
简单地说,不是通常学生所经历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听讲,做家庭作业,老师批改家庭作业,然后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直到中考。而是从进入初三开始,就明确目的:以中考题为标准,分析中考题的出题思路。然后制定达到目的手段:针对各种题型,总结出答题的方法,并且制定出日常学习策略。执行这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取得一点一点的成功,然后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具体的以“2016——2019数学中考21题”为例来说明,具体的可以分为六步教学程序:
明确目标:在中考中,原子的结构得满分。
手段-目的分析(mean-end analysis)就是讲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基本步骤
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
2、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
3、实现子目标。
4、提出新的子目标。
第一步:明确目标状态——在中考得到全分的目标
第二步:明确初始状态——阅读完了教科书,并且对照教科书做了一遍相应章节的例题,对每个定理都会推导了。
第三步:找出最近一年的中考21题,老师引导做一遍,读题,做标记,提示数学思维方法,指出其中相应的定理,并且要求学生当场说出定理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如果说不出来,就要求学生记录在错题本上。
第四步:在老师讲完以后,学生立即不看答案,自己做一遍,然后和答案对照,看自己是否做对了。
第五步:一起口述做题的过程,强调怎么做标记,怎么思考问题,还差什么知识需要重新学习教科书。
第六步:开始做另外一年的21题,体会上一题的方法和知识在这一中是怎么运用的,比较异同;
第七步:在做完两年的题目后,开始把记录在错题本上的知识重新做一遍,然后不看书,自己测试一遍。
然后进行下一个循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是可以提高自己的业绩,还是学生的业绩呢?
尝试 是面对一个什么问题,然后解决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