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未来学校》读后感

《未来学校》读后感

作者: 婷子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1-28 23:56 被阅读0次

今天在车上看了第三章和第四章:学习中心,谁来学?和学习中心,谁来教?

第三章节主要有两个关键词:有教无类和混龄学习,互联网时代不仅改变我们生活方式,还悄悄的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传统学校的学习,根据班级制度和年龄段进行分层教学,尽管老师再优秀,也会存在学生吃不饱或学生吃不下的现象,只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达标教学和育人,这种情况的育人标准只能达到普遍性人才培养的标准。在培养创新型、创造性和个性化人才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只能根据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系完成相应的学习,而不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化喜好完成相对应的学习。

      此外,混龄教学的好处,确实让自己回想起自己高考那年,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没有人能真正的从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做事能力来引导自己未来适合什么职业,那时候我在想,如果有种大学制度,可以让我上了大学之后,慢慢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再来转专业,那个时候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大学生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而不是到了大学,发现自己选错专业,只能硬着头皮去学完,不能发自内心的喜爱,四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白白浪费,进入社会后,出现找工作难或者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中,很多大学转专业却不容易。

而混龄教学,它有它的好处,比我们年长或者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他可以更好的引导我们为人处事,看清未来的一些形式或者作为某个阶段的人生导师。就比如高考填志愿为什么会请一些师兄师姐回来宣讲或一进去大学请一些师兄师姐做宣讲会的道理一样,这样能更好的引导师弟师妹们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而有教无类,在互联网时代能真正的被实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只要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体系就可以去学习,每个学习中心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课。这样对于培养个性化人才也更有针对性。

第四章,学习中心,谁来教?

未来的教师会被淘汰吗?会,只是有一批,如不能拥抱互联网时代的老师或者没办法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感有方法的老师。人工智能能协助教师做更好的教育,没办法取代教师,因为学生是流动性的、不断变化的个体,他不是一道程序。那未来教师怎么定义,是能者为师,只要我们会什么,我们就可以教什么,然后老师的身份也可以随意切换成学员,因为我们在不同的学习中心角色不一样,既能为师者也能为学者。

而我们老师,也可以在网络上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课程,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做一个延伸。

相关文章

  • 2021-03-10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读后感 未来学校是一种新型的学习中心,与网络学习中心共同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未来的学生...

  • 《未来学校》读后感

    这本书里有一些观点与我的理念不谋而合。首先非常认同,生命教育课程应该排在第一位,对生命的发现、挖掘、探索和追寻,...

  • 《未来学校》读后感

    适逢今年高考日,我也完成了《未来学校》的阅读。 十九世纪初开始,学校,在人们的心中,就一直是学习成长的地方。“铁打...

  • 《未来学校》读后感

    一份文学类书籍之外的书单徐建利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作为教师与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上推荐的文学名著外,还应该读一些...

  • 《未来学校》读后感

    今天在车上看了第三章和第四章:学习中心,谁来学?和学习中心,谁来教? 第三章节主要有两个关键词:有教无类和混龄学习...

  • 《未来学校》读后感

    1.作为现代学校培养出来的一代,自己从未反思过,其实教育我们的学校大学,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是远远跟不上我们时...

  • 《未来学校》读后感

    寒假的书单终于拿到手,迫不及待打开了《未来学校》这本期待已久的书,今天看了前面两章节。第一章:今天的学校...

  • 《未来学校》读后感

    阅读章节:第五章——未来中心,学什么? 传统意义学什么?无非是学生学生,怎么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怎么学怎么教...

  • 《未来学校》读后感

    “用昨天的教材,教今天的学生,做明天的事情”这是二十多年前对大学的一种戏谑,二十多年过去了,教育的状况似乎并...

  • 《未来学校》读后感二

    《未来学校》《未来学校》作者:朱永新。它构画了一个未来学校的崭新面貌。老师们总理想的以为,教师是最不容易取代的职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来学校》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qv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