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文学类书籍之外的书单徐建利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作为教师与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上推荐的文学名著外,还应该读一些各个领域方面的书,来扩充自己的储备,建构更丰富的知识体系。文学是现实的折射,常能引发我们的共鸣,而哲学、历史、科技、经济等领域,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处理人与现实,人与未来的关系。哲学是一切学问的源头,对于初中生而言,可以读读周国平、傅国涌的书,他们的文章兼具有哲学、历史、文学性,不会觉得晦涩。接下来重点介绍一下历史、经济与科技类。历史类:《南渡北归》三本本书是我一直向人推荐的,作者岳南。此书是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它再现了这些大师集群成长的土壤,以及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文革中的一段经历,而后者更是鲜为人知。家庭的孕育,浓郁的学术氛围,鲜明的个性,苦难中的磨砺,使这些大师们既褒有鲜明的人格特点之余,又能构建起近代史上独树一帜的学术体系。历史不容忽视,而文革时期的历史,就能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产生的根源,如何避免。社会终极的源动力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释放人的思想,才可造就更美好的生活。读史可以使我们不那么轻快的对现实下结论,使我们可以找出历史规律,是为能更看清现实与未来。《万历十五年》读万历十五年,使我们完全从原有的解读历史的认识中解脱出来,它可以将枯燥的历史转换成如同文学作品。作者黄仁宇具有大历史观,他对历史的抒写,往往不聚焦在一个点上,而是以一个横截面详写或以纵向理出一条历史的经线,清晰明了。《万历十五年》属于截取一个横截面,以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为核心人物,以面带线,提挈起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兴衰。张居正是明朝历史无法绕开的人物。历史的评价,却终难有定论。但相信在每个人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也往往会不自觉与自身相连。可惜张居正去世的太早,正处于气盛时期的万历许是无法领会他的苦心。但历史总会等待后人评说。《中国大历史》是从一个纵向角度去解读中国从夏开始的历史沿革,轻巧的如一串珍珠,将历史串成一个整体。对我厘清知识体系很有益处。经济类:《激荡三十年》两本,《激荡十年》《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虽为经济类书籍,却是一部企业史。讲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历经了四五代企业家的成长史。从最初的缺乏知识作基础,依靠不实广告,时常占政策的空子的第一代,到拥有较强学识,能布局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互联网的第五代企业家。不禁感叹,虽时隔四十年,但人类的进化却是非常明显。被认为置于云端的虚幻之物,却着实步入平常生活,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这段历史,也使我们更清晰的知晓,人类的发展史、经济史,其实是一个不断试错、累积经验,既而蜕变的过程,而这个历程中,不断地更新知识,拥有创造,才能向更高的技术推进。这其实也会产生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因子,但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必然历程。不管成功与失败,这些企业家们,都可以载入历史,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在改变现实,也在改变历史。吴晓波相关的书籍还有《跌荡一百年》(上下)、浩荡两千年。未来类:《未来学校》《未来学校》作者:朱永新。它构画了一个未来学校的崭新面貌。老师们总理想的以为,教师是最不容易取代的职业。而当现有的学校围墙被打破时,当学校以学分制的形式,可自主的选择学科与所修学分时,当学生可以以主题式的框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当最顶级的教育、教学资源汹涌而至时,我们再来反思为何不早点学习,已为时已晚。但不管技术如何革新,我始终认为,内练素质,从深度来挖掘、提升自己,终是教育者需要修炼的。教师的职业不会被取代,但没有专长与无法适应新的教育变革的教师,一定会被取代。二十年来,由互联网所代表的技术革新,在完全的改变人类的生活,但在教育领域的变革才真正的开始。技术是一种载体,它能助推教育的发展,当它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相融时,一定会产生更美的境界。《未来已来》《未来已来》作者:马云。对于马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随着对他的更多了解,我觉得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我甚至认为对他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的指责,是一种不负责任。作为一位曾经的大学老师,身上全然没有学究气,他是一个对中国的文化可以完全融合,又可以很好的将西方文化融合于一体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