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师
丁老师是是我的小学班主任, 经常穿一件浅绿色的对开线子外衣。衣服己经有一点褪色,但干净得体。她个头高,烫着卷发,卷发里有不少白发,皱纹布在脸上,一双犀利的眼晴在凹陷的眼窝里泛着光。上课时看见调皮捣蛋的同学,一个粉笔头就飞过去了(有时是黑板擦),这是初次提醒,再不听,她就会说“XX,站到后面去”。让人站到教室后面听课,再不听就请出教室,再不听就请家长。当然还有个惩罚就是扣小红花,教室后面的黑板上面写着每个人的名字,后面要贴小红花。什么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做好人好事等每一项下面对应一朵小红花。有的同学太调皮了,小红花被扣得只剩热爱祖国那一朵了,扣到只剩一朵时,丁老师就不会再往下扣了。我想这是丁老师在告诉我们,热爱祖国是做人的底线。
那时候老师们都是每天用一个搪瓷钵装上米和水,端到伙食团的大灶上去蒸,下放学后就去端蒸好了的饭。 每天要下课时,丁老师就会说:“周奎快去帮我端饭”,周奎笑嘻嘻的屁颠屁颠的跑去端饭。然后丁老师继续拖堂。
那时候反感拖堂,现在想来,那时候老师们的工资还没有与升学率、上重点的多少挂钩,拖堂讲课又不能得什么课时补助,那些老师们拖堂讲课,真的是一种无私奉献。
丁老师给我的映像,还有一个就是间发的“弯酸刻薄”,记得有个同学是从北方转来的,据说是在北京上过学,,当时丁老师就说他:“估计他去都没去过北京,连北京的厕所是什么样都不知道。”还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冷处理”。而我们也跟着瞎起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喊他“冷处理”。
多年以后我还在想,这么敬业的一位好老师,为什么会有 “弯酸刻薄”的一面呢?现在想来,可能因为心理扭曲。那时候的农民一遇见什么问题就以“我不交公粮了”进行威胁,那时候的工人更直接,经常听说哪儿的青工(青年工人)又打锤了(打群架)。但那时很少听说哪儿的老师、医生、工程师。做出这些举动。明的来说,是知识分子们素质高,暗地说是社会对他们道德要求高,精神关心少。这一部分人情绪没有宣泄的通道,难免积累造成心理 扭曲。我相信象晏老师那样的人不会有丝毫的心理扭曲,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是晏老师,虽然丁老师是晏老师的妻子,但是还是有不同的。
总的来说,晏老师和丁老师都是好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