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晴
雍正年间,京城有一家规模很大的药店,他们的药质地好、疗效好,皇宫的药都是这家药店提供的。
有一年,由于前一年是暖冬,没怎么下雪,一开春的时候,气候反常,所以即将在三月里举行的会试能不能顺利进行,这就成了朝廷最为担心的事情。
因为当时清廷招募考生,都是在科场号舍举行的,那里多为应付考试搭建的,里面空间狭窄,伸不开腿,也直不起腰。
考生从开考到结束,三天三夜不能出号舍,吃喝拉撒睡全都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身体差一点的就会支撑不住的,再加上天气的原因让很多考生的精神都变得萎靡,整个人无精打采的。
根据这一年的实际情况,那家药店赶治了一批治时气的药散,并托付内阁大臣奏明皇上,说要送给每一个考生,让他们备不时之需。雍正帝正在为会考的事情发愁,见这家药店主动为自己解忧,自然大加赞许。
于是,这家药店派专人守在考场门口,给每个考生发派药物,并且附带一张宣传单,上面印上了他们药店最有名的药物。
结果,那一年很少有考生因身体不适中场离席。如此一来,不管是中举的还是没中的,人们纷纷来这家药店买药。由于考生们来自全国各地,考生们口口相传,免费为这个药店打广告,自此以后,全国的人都开始知道了这家药店,并且都来支持他们的生意。
只用了很少的本钱,在全国拥有了良好的口碑,换来了非常大的生意。这家药店能够赢得这么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它懂得利他方能自利的原则。先要舍,要帮助他人,才能得,自己才能得到利益。
一个人活在世上,虽然不能做到舍己为人、利人不利己,至少要能从利己想到利人,此所谓“自利利他”。比如这次疫情放开后人们大量囤药,都想着利己,但看到邻居感染了,需要用药,马上把囤的药拿出来送给邻居。邻里守望相助,所以真正用不到药的人是少数,利己之后也能利他,这样也挺好的。
利己与利他并不总是处于对立的位置,很多时候,二者完全可以统起来,人都有利己的一面,人都是自私的,这是由于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生存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人的一切行为首先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因此从行为动机上来说,人是利己的。
有句话是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就是人性。像菩萨那样舍身,放下这垢秽无常的色身,而追求清净常乐的法身,去“舍生取义”,牺牲“小我”来成就“大我”,这是佛性,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的。
然而,在利己的意识驱动下,人做出了种种行为,它的客观结果产生了利他。比如我们为了生存努力工作,这样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家人,同时也为他人服务了。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利他,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得到自利,这便是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因为我们在别人眼中也是“他”,对别人来说是利他,对自己来说就是利己。
你为别人工作,打工挣钱,实际上也就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解决自己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所以封控期间,许许多多的人要求解封,这是因为他们不出去工作就没收入,就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这个病不会死人,“穷”却会死人的。
如果人人都不管“他人”,而只顾自己,那么我们自己就成为了人人都不管的“他人”,而只有自己去关心自己。然而,在这个群体共生互助依存的社会上,只靠自己关心自己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如今社会分工非常细,你吃的靠农民种植、养殖来的,你穿的靠工人生产出来的,你住的靠建筑工人修建的,你开的车也是汽车公司生产的。你想买的东西都是快递给你送上门的。
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有很多人为我们服务的。你想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来拥有便捷的生活,这怎么可能呢?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利他方能利己,所以,用一颗利他的心去对待他人才是生存之道。
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完美系统,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享用着别人贡献出来的各种价值。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身在这个社会,人人都需要你,当然,你也需要人人。正是那句老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