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小亮拿着他的语文作业,得意地对我说:老师,这次都字写的很好看了。我看了一下,不觉得有什么不同,但是,小亮又把他以前的字拿出来给我对比,我才发现是进步了不少啊!如下图:




小亮现在的状态是:主动练字,主动按照我教给他的方法读每天的语文作业做笔记,如下图:

这是小亮昨天晚上的语文作业,针对不同的题型开始把做过的题目抄在错题本上,而他的语文成绩也提高得很快,除去字的问题,语文成绩已经是年级前50了,最关键的问题是,他对我说:我现在很喜欢学语文,我以前很喜欢数学,现在觉得语文和数学一样有意思。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我也很惊讶,但是在我读了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书以后,我明白了原因:因为我在教小亮解决作文问题的过程中,无意中激发小亮学习语文的内部动机。
什么是内部动机?
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学习成就就是一种强化,无需外力的作用,故不必施以外部的报酬(奖赏),学生自会产生成功感。例如:小亮现在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因为他每次都能看到自己的语文在不断地提高。
为什么内部动机对学生很重要呢?
这个道理不用多说了!
为什么我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小亮学习语文的内部动机呢?
因为我满足了布鲁纳对于内部动机的四种类型。如下图,我将分条陈述:

对于第一条,我通过教小亮解决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并且在整个探索解决作文问题的过程中满足了他的好奇心。
我告诉他:三天之内,你的作文就可以达到40分的水平。这激起了他的好奇心。这是他头一次听说这句话,所以立即激起了他的好奇心。因为他一直认为提高作文水平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精力,比如:要写日记,周记,月记,年记……
所以,他很好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教他像科学家一样用“外展推理”来解决作文问题,这是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这又满足了他的好奇心。
对于第二条:通过与语文成绩好的同学的作文对比和让自己的语文老师给自己的作文评分的方式,让小亮看到自己完全能在考试中把自己当作文提高到45分。
比如,在与这个同学的作文比较后,小亮仰天长叹:我的作文写得比她好,只是我的字太差了,如下图:

而小亮的作文如下图:

另外,通过老师的评分也可以看出来:第一次40分,第二次没有给分,给了一个评语——“你写的???”;第三次给了20分,因为认为小亮的作文是抄的。
在这个过程中,小亮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也就是激发了小亮的“胜任的内驱力”。
对于第三点,我通过和我侄女满舒彧(实验中学年级38名,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对比,得出结论:只要解决字的问题,就解决了包括作文在内的所有的语文问题,而理科比满舒彧略好一点,这样你就可以超过满舒彧了,这样就满足了小亮的“自居的内驱力”。
对于第四点,同伴的相互作用。因为亮没有手机,他平时在不开心的时候就看一会喜剧电视,所以他并没有受到网络上“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而我也在以身作则,每天在忙着学习,并且有时候我还把知乎上介绍学霸的文章给他看,让全球的学霸成为他的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