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真的会“睡觉”吗?
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每天睡够7到8小时?
那些熬过的夜,失去的睡眠,还能补回来吗?
听完《睡眠革命》这本书,我想,上面的问题答案可能都是否定的。我发现我好像真的不会睡觉,并且我也没想到睡眠也是一种科学,还有人专门去研究睡眠。
睡眠占据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滋养着另外的三分之二。它是人体最佳的修复时机,是疲乏的身体与精神的缓冲区。
《睡眠革命》的作者是英国睡眠协会前任会长尼克·利特尔黑尔斯,他从事睡眠研究超过30年,并提出著名的R90睡眠方案。
提到睡眠,必然要说到生物节律,也就是生物钟。光线是最重要的生物钟调节器,天黑,光线隐匿,身体分泌褪黑素,帮助积累睡意,天亮,身体分泌血清素,抑制褪黑素,驱散睡意。
不同的人睡眠类型不同,有早起星人,晚起星人,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根据不同的睡眠类型,我们可依照自身制定适合自己工作计划。早起星人可充分利用早起时间,先处理耗神耗力的事情。晚起星人则可以买一台模拟日光的灯或选择靠窗的工位,让光线驱散自己的睡意。
根据作者的研究,我们常说的睡够8小时,这里的8小时其实只是每晚人均睡眠时间。我们的睡眠由4到5个不同睡眠阶段组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为90分钟。

第一阶段,非眼动睡眠——打瞌睡,该阶段处于半睡半醒,朦朦胧胧状态。该阶段常常会因为感觉到突然坠落而惊醒。
第二阶段,非眼动睡眠——浅睡眠,该阶段人的心率和体温都会下降,睡眠时间占比较高,但若外界有较大干扰,如孩子哭等,会被唤醒。
第三阶段,眼动睡眠——深睡眠,该阶段别人需要很用力才能把我们摇醒。而我们的生理修复功效大多产生于这一阶段。
第四阶段,快速眼动睡眠,该阶段身体无法动弹,大脑开始做梦,该阶段有益开发创造力。该阶段结束,我们会醒来,但大多数情况下会开始另一个睡眠周期。
对于多数人来说,每周获得35个睡眠周期是最理想的,平均每天大约5个睡眠周期,但没必要每天都是精准的5个睡眠周期,因此某天没睡好也不必紧张。具体安排因人而异,但是尽量避免连续3天缺失睡眠周期的情况,缺失的睡眠是补不回来的。
如何保证理想睡眠?坚持固定起床时间,这是最重要的!理想状态下,起床时间应该比上班、上学等必须时间提前至少90分钟。90分钟里,我们需要做一下事情:
(1)晨起15分钟,先拉开窗帘,让自己清醒,不宜过早接触使用电子产品。
(2)早餐制作简单,在户外或者充满阳光的屋子里享用。
(3)锻炼,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班。
(4)适度脑力挑战,可以听书,看新闻。
睡前和睡后一样是睡眠的有机组成部分,睡前90分钟准备睡觉,最后一次进食应该在睡前3小时,渴了就喝一些水,但是睡前最后一次喝水,否则尿意会打断睡眠。睡前90分钟我们可以做一下事情:
(1)关闭电子产品,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阻止睡眠助手褪黑色素的分泌。
(2)关灯,准备睡眠时可以打开暖色灯具或者点起蜡烛。
(3)温度,卧室温度保持在16-18摄氏度较为理想。
(4)整理房间物品,避免琐碎之事塞满大脑。
(5)对白天的经历归档分类,安排待处理事项,心无挂碍地睡去。
制定睡眠计划,认真准备睡眠,醒着睡着都充满掌控感,人生才会有所掌控。
(一明一暗,萤火之光。我是蓝澜Queen余芳芳,日记星球598号星宝宝,正在参加第34期21天蜕变之旅。为人师,也为己师。无论在何处,去何方,为何事,我在,笔在。原创日记第225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