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1

作者: 柳哒呤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16:35 被阅读0次

史记原文: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在商代时,有一个小国叫孤竹国。孤竹国的国君孤竹君有三个儿子。平日里,孤竹君最喜爱他的小儿子叔齐,因为小儿子十分的聪明,总能讨老国君欢心。孤竹君曾经跟身边的侍卫说:“我百年之后,能够继承我国君之位的,一定是我这个小儿子。”这些话,很快传遍了整个孤竹国,大臣和国民也都觉得这个小儿子为人亲和,颇有才能,是个当国君的好材料。他的两个哥哥非常爱他们的弟弟,也非常孝顺老国君,所以对孤竹君的这个想法也非常的支持。

过了几年,老国君驾崩了,大家都一致拥立小儿子叔齐继任国君之位。叔齐认为,国君之位由长子继承才算正统,他不可以违背这一伦常规律,所以要把国君之位辞让给他的大哥伯夷。伯夷听说后,对周围的陪侍说:“这是父亲大人的命令,他不打算国君之位让长子来继承,而是打算让我的弟弟来继承,我是个孝顺的人,不可以违背父亲大人的意愿,如果我不在了,我的弟弟叔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位了。”于是,在服丧期满后的一天夜里,逃出了孤竹国,去了别的国家。

当天夜里,二哥在得知大哥伯夷不知去向之后,急忙跑到三弟叔齐的府邸,找到叔齐,告诉了他,伯夷的良苦用心,并询问该怎么办。叔齐听完后,告诉二哥说:“这个国君之位我是绝对不会接受的,您放心,大哥伯夷就由我来找回来。”于是,当天夜里,小儿子叔齐也追出了城,寻找大哥伯夷。

治丧期满,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大家只好推举老国君的二儿子来继承国君之位,来治理孤竹国。

相关文章

  • 《伯夷叔齐》阅读理解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

  • 略读《史记》(四十三)伯夷、叔齐

    1伯夷列传 伯夷 孤竹君的儿子,叔齐的哥哥。 孤竹君喜欢叔齐,想让他继任。等到父亲死了,叔齐却想让位给哥哥伯夷。 ...

  • 李唐 | 国画作品鉴赏

    《史记·伯夷列传》 西汉·司马迁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 论语新视界129|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

    伯夷、叔齐是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但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

  • 日论一语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这里讨论伯夷叔齐怨不怨的问题:“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 伯夷叔齐1

    史记原文: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

  • 这几对中国最著名好基友, 谁能问鼎第一典范呢

    伯夷叔齐 话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古代以立长为...

  • 《論語·公治长第五》不念旧恶(23)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是曾经被孔子赞扬过,说他们是仁者。孔子说:“伯夷、叔齐...

  • 论语5.23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孔子说:“伯夷和叔齐不念旧恶,怨恨因此也稀少。” 这个伯夷、叔齐就...

  • 错误的根源

    一、从伯夷与叔齐说起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排行老大、叔齐排行老三。孤竹君打算立叔齐为国君,可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伯夷叔齐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rt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