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实话,我骨子里也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它的风格还有特色形象,我还是比较欣赏的,尤其是那些文人形象。在描述同一件事情,欣赏同样的景观的时候,不同的文人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感慨。
因为心情的起伏状态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唐诗、宋词、元曲,不同的朝代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实,从文人墨客的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中,都能够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背景。丰富的艺术形象,还有就是文人的性格特点,各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于现在的那种白话文,那种一句话就直白描述出来的状况相比。古代的文章表现风格相对于比较含蓄,文章精致独到,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感觉。白话文直来直去,简单、通俗易懂。
也许古代的文章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状况,大概就是因为减少纸张的浪费的。其实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在没有造纸术之前,古代使用竹简和刻刀,才能刻出文字。耗时费力,所以说言简意赅,捡重点的说。毕竟在那个时代不像现在这样,进入了工业时代,很多东西都可以使用机器来代替。
白话文简单直白,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够读得懂。像是那种文言文的状况,恐怕真的需要有一点功底才能读得懂,并且能够深刻了解它的含义。要是那种不认识字的人,恐怕一辈子都不知道它的意思。
说实话,其实也是很佩服古代的那些读书人,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拼音的情况下,认字都很费事。可是他们有些人居然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参加科举考试。说实话,我也并不擅长文言文,学生时代根本就看不懂,要是真的翻译的话,恐怕也是很难的。
有些文章含义深远,就是一个字的形成背后,也有许多丰富的含义。尤其是文字的演化,甲骨文、象形文字之类的。所以说,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根由。
古代的服饰、文房四宝、礼仪、祭祀典礼等,不同的朝代所展现出的不同的风格。显示出所属的那个朝代的别样性、独特性,呈现出一种独具魅力的风格特色。
古代除了书籍文化之外,还有就是一些民间医术、技术,手工匠的技艺精湛,产品做工细致。可以称得上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尤其是中医的那种针灸,还有“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为传统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堪称中国的“四大发明”。还有古代的军事家、纵横家、法家、阴阳家等。
有的时候我们了解的东西并不多,因为毕竟是现代社会,一些传统的东西,离我们的脚步有些相行渐远。有的时候,虽然知道一些传统知识,但是也就对它没有那么投入。也许是跟我们日常生活并不想干,或者说对这方面还不够深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