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每日分享:
1、9年教学经验,线上线下学员近千人;
2、学习方法和心得;
3、如何更有效的与孩子沟通。
当我们生病时,我们会选择看医生。当我们生重大疾病时,这些疾病可以被治愈时,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医院接受治疗;那么当我们身处绝境时,我们该如何面对所发生的一切呢?
选择继续治疗延续几个月或几年的生命还是顺其自然在最后的时光度过自己的日子。继续选择治疗,让我们的身体插满各种管子、仪器,躺在医院的稀缺的病床上,就为了那最后的几口呼吸。选择放弃治疗,我们可以在家里与家人、朋友度过最后的相伴的时光。
带着这些疑问,打开《最好的告别》一书,去寻找自己内心需要的答案。
我非常好奇美国人如何处理病、老、死的问题。《最好的告别》中一个个真切的个人故事,正好回应了我的关切,展示了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成果,信息量非常的大,让人深受启发,读完后意犹未尽。
作者在书中主要讨论了三大话题:临终医疗、护理和养老。养老的社会化既保证老年人受到专业化、可靠的照顾,又不增加女儿事务性的负担;美国的养老机构也在不断地改进、往更人性化、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对比中国的养老,大部分老人还是独自在家,子女往往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很少有时间回家陪伴老人。就算有也一般是节假日的时候抽空回到老人身边,看望老人的身体状况、聊聊天。
我们小的时候爸妈为了生计,出门赚钱养家,出现了留守儿童。当我们长大了,也为了生计、出门赚钱养家而出现了孤寡老人。一个家的子女为了能及时照顾到老人,一般也是在家的附近找一份工作,万一有事情也可以及时赶到。
中国的养老机构还没有美国那么成熟,但也在慢慢发展成熟的养老社区,这个社区包含了各种活动室、阅读室、餐厅、医疗护理、保安......
在中国的养老,是未来最大的恐惧源。昨日央视新闻报道中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资源、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养老的人口将越来越大。没有孩子的老富人,在养老院,或许会遇上坏医生,坏护工。身家十亿、百亿,住最顶级的养老院,能不能排除这种恐惧感?不能,但发生的可能性极低。
但你年轻时不做积累与投资,是一个贫穷老人,养老出现的状况的可能就极大。有几个孩子的老人,被自己的孩子遗弃和虐待,这种事情也不新鲜,但你从小爱孩子,教育得当,他忤逆的可能性就低。若你从小虐待孩子,自己品行也糟糕,那么孩子不理睬老年的你,反而是正当的。
任何事情都无法十全十美,甚至计划不如变化来的快。但无论如何,年轻的我们要为未来做准备,这是保障自己的安全。只要自己努力和财富不断累计超过中位数,就应该坚信自己的安全也会超过中位数。我们的老年生活也就没什么好恐惧的。
我是费费老师,2011年至今,九年教学经验,专注数学教学。
曾经用2个月时间把一个初二的学生从平时只有考60多分提高到87分。也曾经帮助一个孩子在中考冲刺阶段的最后三个月数学达到149分的成绩进入镇海中学。一个孩子在保送考中冲刺进入镇海中学剑桥班。
教学辅导9年多,累计学员过万,学员遍布全国各地。有福建的,上海的,湖北的,浙江的200多座城市。
结果:A学员一个曾经对数学失去信心的孩子重新找回了自信,不再恐惧数学学习。越学越有兴趣,父母不再担心孩子的厌学情绪;
B学员,通过最后的冲刺阶段强化复习,从130分突破140分进入了理想的高中。不用再通过走“关系”进入理想的学校。
课外数学辅导,不以提分为目的都是耍流氓。
业务范围:常规数学班辅导+线上线下VIP提分个人辅导+ 冲刺名校特训营协议班辅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