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二少/文
最近拜读范紫东先生的《乾县新志》,以便更加了解生养自己的故乡。故乡乾州作为陕西排名靠前的历史文化名城,曾经发生过很多惊天动地的影响历史发展的大事情,同时乾州这块风水宝地也出了不少让人千古传诵的文化历史人物。
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位:宋企郊,和我们相差近400年的明朝乾州乡党!在《乾州新志》读到他的故事时,深深触动到了我。宋企郊与明朝著名的南京大理寺卿宋钦(乾州历史文化名人)是同族,还在其襁褓之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王氏将他抚育成人。万历四十六年通过不懈的努力,宋企郊在(公元1618)中了朝廷科举的举人,十年后的崇祯元年他又高中(1628)进士,依照朝廷的惯例,他授官在扬州府当推官。
崇祯八年,宋企郊丁忧在家。其年十月,农民起义军首领:闯王李自成围困乾州,由于宋企郊名声在外,闯王李自成扬言“但得宋某一人,免屠城”。乾州城中老幼听闻,一齐跪拜于宋企郊的府门,城里的民众跪满了整条巷子。宋企郊半夜无法入眠难以定夺。投靠闯王是不忠,但不投靠乾州城的百姓免不了一场屠杀。最终为了生民百姓,宋企郊投靠了闯王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乾州城这才得以保全,免于一场战乱和屠杀。

在忠君和爱民的纠结中,宋企郊选择了后者。我为他这样的选择拍手称赞。保全一个州城的百姓,远远高于腐儒所谓的忠君。“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才是一个有理想的儒者所应信奉的。
如此爱民如子不惜羽毛的国士才是值得尊敬的,天下几人能为国为民挺身而出?应该屈指可数!纵观历史的芸芸众生,我希望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国士能越来越多。不为一己之私,为国为民的人,人民当以国士待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