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赋
——仲春谒林场有感
朱玉林
寅夜破晓,东方既白。余蹑露沾霜,步履叩响塞罕坝之扉。但见云海翻涌处,翠色连天接远岫,松涛卷地撼层霄。昔年"黄龙"肆虐之地,今已化作万顷碧涛,真乃造化钟灵,人力胜天!
遥想康熙二十一年,圣祖狩猎至此,见莽原苍茫,曾叹"万里江山入画屏"。然百年后,竟成流沙蔽日之荒丘。岂料五十年前,忽有赤子扛旗立誓:"马蹄坑畔战风沙,敢教日月换新天!"于是铁锹凿穿寒冰,草方格锁流沙,三代人接力,百万树成荫。春华秋实间,硬是将黄沙谱成绿韵,把岁月锻成丰碑。
今朝漫步林间,但见防火瞭望塔巍然如笔,在云雾中书写绿色箴言。老护林员摩挲着树桩上的刻痕,娓娓道来:"这沟壑是张连长用刺刀劈的,那疤是李工被山洪冲走的测绘仪压的..."话语未竟,忽闻云雀清啼,抬眼望去,幼苗正破土而出,嫩芽染着朝霞,宛如婴儿攥紧的拳头。
最动人处,恰是林场小学的课间。垂髫小儿手持树苗,朗声诵读《种树谣》:"一株幼苗手中栽,十年长成栋梁材。莫道青山无言语,年年绿浪涌春来。"稚音清越,惊起松间宿鸟,振翅掠过百万亩林涛,恰似为这绿色奇迹鼓掌喝彩。
夕阳西沉,余登高远眺。晚霞为林海镀金,防火公路如玉带缠腰,旅游列车划破天际线。忽忆《淮南子》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塞罕坝人深谙此道,半个世纪光阴,他们用皱纹丈量青山,以白发见证苍翠。如今每棵松柏都是凝固的时光,每片绿叶皆是写就的史诗。
夜幕降临,林场灯火通明。遥望星河璀璨,恍惚看见无数荧光点点——那是三代建设者埋下的希望之种,正在夜色中生根发芽。明朝春风起时,又将有新绿染透山河,而塞罕坝精神,必将如滦河长流水,永远奔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嗟乎!草木有灵,春秋不语。此地今日之盛景,实乃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之缩影。愿诸君勿忘:寸草之心可沃千里,跬步之积能行万里。且看明日之华夏,必是青山绿水间,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文明之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