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地记得那是两年前的一个下午。在公司能容纳10多人的那个圆桌会议室,陆续来了10几位客人。他们以中年男士为主,衣着都比较随意朴素,看上去与常人没什么不同。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都需要公司前台和会议人员的导引。然而当他们一走进会议室,见到彼此却似乎立刻熟络起来,相互问候着就轻松地聊了起来。
老伍知道,这些看似平常的人,每一位都掌握着一家成功的企业。当然,说成功是相对而言,他们并非是马云、任正非那样叱咤风云无人不知的企业大咖。但马云、任正非未必会做他们的生意。在每一个他们所在的细分领域里,也许不一定很大,但他们都是专家。或者在这个领域里他们已打拼数年,一路过关斩将,甩下很多竞争对手,度过很多成长危机,已位列行业领先,甚至独占鳌头。亦或者他们有自己的金刚钻,正在快速成长,且目标远大。他们身后有着几十位、上百位、数百位的员工,影响着成百上千个家庭。老伍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把公司的年收入算作他们的产值或业绩,他们每个人的年产出是几千万到10个亿。如果平均用1个亿来做估算,一年251个工作日,他们一天的产值就是40万,按8小时工作计算,一小时就相当于5万。当然,他们是最超时工作的人群之一,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周末平日,对于他们而言,时间真的就是金钱。
这群人聚集在一起,等于多少财富聚集在一起,那是多大的加持和助力!老伍想到这,心里充满感激之情,今天他们聚在这里,都是为他而来。因为他们是他的私董。
私董,私董,顾名思义,就是私人董事, 就是在公司经营上,为他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高级外脑们。他之所以拥有了这样一群神奇的资源,也就在3个月前。他终于决定加入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组织,至少是他以前从未听说过、体验过的一种组织—— 私人董事会。而今天是他首次作为议题人, 发起一次私董们的会议。
也就是说,今天大家相聚,就为讨论他的一个议题。
谈笑间会议就开始了。顿时,在大家短暂的状态调整后,所有人都进入了一种私董状态。就好像是公司在开一场正式的董事会,有一种严肃认真专注的气氛迅速扩散开来,手机都被没收,有人甚至是自觉交出。是的,即将要讨论的议题关乎着这家企业的未来。你说重要不重要,严肃不严肃?
老伍提出的问题是:双线战略如何能成功过渡?
只见老伍走到圆桌正前方,开始了他20分钟的PPT陈述。他认真地讲述着自己最近一周集中精力准备的PPT。所谓双线战略,简单地说,就是说老伍想带领公司做一个战略转型。从一家系统集成商转型成为一家软件技术供应商。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系统集成商没前途,靠整合别人的东西,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价格竞争越来越厉害,利润越来越可怜。老伍研究了国外同行,发现有几家企业走出了另外一种商业模式,利润高,过的很舒服。他们不做终端客户,而是给行业的集成商或解决方案供应商们提供中间件软件。就像给挖金子的人送水。他们销售额虽然不那么高,可是利润却不菲。而且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定价权,是产品驱动销售,而不是像老伍公司这样,是项目和关系驱动销售。
老伍的决心是:要在未来2-3年,从项目、关系驱动的系统集成公司,转型成为一家产品驱动的软件公司。
老伍已确定了研发方向,并在湖北高科技园区买了一栋楼,准备作为公司的研发基地。他即将面临的挑战是:在未来1~2年他要完成软件研发、推出产品,逐步取代系统集成,成为公司的主流业务,同时又要保持现有的系统集成业务,创造现金流,支撑软件业务的投入。软件产品研发对他是全新的,产品型的公司他也从来没做过。这样的双线操作会有哪些风险和挑战,如何成功地完成这个过渡呢?
讲完PPT, 他的内心非常平静。说实话,从加入到现在,虽然他参加过两次其他成员的议题讨论会,看到议题人在讨论中不同寻常的收获,但此刻轮到自己身上,他并没有太多的期待。虽然这个问题有些困扰他,但该干嘛还得干嘛。他之所以愿意拿出来和大家议一议,一方面出于新加入小组愿意大家对自己有更多了解,一方面也说不定能有一些启发。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会是这样颠覆。
议题陈述完毕,按惯例就是提问环节了。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雪片般的问题开始飞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