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大同 星期五 扬沙 (19℃/-6℃)
(简书日更41天/总日更1631天)
通常,将一个虚构文学文本和它的地理环境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艺术上的冒险。人们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毫无根据地希望这对搭档能够彼此协调,就像橙汁和冰块一样,缔结出一段和谐的姻缘。
只有俄罗斯才能造就陀思妥耶夫斯基,我认为地理信息和文本情节息息相关。否则就是架空叙事。但凡架空,就会让读者不自觉地产生几分轻慢。
橙汁与冰块,就像现在的影视拍摄取景地,给那些乐于打卡的观众来一杯冰镇橙汁一般爽到嗨吗?
我去喜欢的小说发生地或者作家生活的地方旅游,就会对那个地方抱有一种期待,当这种期待得不到满足我又会感到一点失望。
其实挺不公平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虚构文本的地理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所期待所向往的只是被凝固在文本时间里的那个城市。
这惊人的洞察力和描述力。不过我倒觉得地理环境的影响多是在特定文学作品中的构想中需要考虑读,大多还是境由心转也那种感觉。
我同意参会,不是因为被主题所吸引(很早之前我就洞悉了这个话题),而是因为我从未去过那不勒斯。
对于流亡的话题不总是沉重的,流亡者的悲伤叙事背后也有轻松的一面,失去祖国是一件悲伤的事,但是也代表了选择的自由。悲伤和快乐永远是人的两面。乌姐此举无疑是对流亡悲伤叙事的嘲讽和消解。
前面看到存疑地形/地理对故事有多重要和两者的联系时,就想说,有时读者会因为对那个地形/地理有兴趣而去读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