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签约作者作品合集大学晓事逻辑
小问题 | 读了跟没读一样是怎么回事?

小问题 | 读了跟没读一样是怎么回事?

作者: 彭小六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10:22 被阅读34930次

1.

有没有这种情况:
你读了一本书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收获?

有。
其实不止是阅读了,生活中到处都是这种情况。

2.

这个月初,我的老板安排我去曼谷参加一个设计美学团,我们游览了TCDC(泰国国家设计中心),曼谷城市图书馆,设计大师的工作室,有茑屋书店团队打造的open house,还有米其林餐厅··· ···
我的感受是,真好,真好,真好。

什么?
你问我好在哪里?
——这,我··· ···我在open house呆了一天,在那里画画,写作,可开心了。

3.

对经历的事是这样,那对人呢?
比如你又(为什么要加又)新认识了一个对象,你的可爱的妈妈问你:

你喜欢他TA什么呀?

你会怎么回答?

说说TA的长相照片,是做什么的,家乡家庭父母,性格··· ···
好像,我们还真没有怎么仔细想过。

于是我们一般会说:别问那么多啦,就是感觉啊!感觉对了就好~!

4.

对事,对人,尚且如此,对待一本书,看完之后什么都没有记住,也说不上哪里好,其实也就不奇怪了吧。

所以,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对于这世界的认识是一种模糊的状态?就像你用相机拍了一张照片,发现居然是模糊的,这种模糊就是叫“失焦”——因为没有对焦,失去了焦点。

咔咔咔——
你一直在读书,一直在学习,一直在看世界,一直在努力··· ···
哎,拍了一堆模糊的照片。


5.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处于“失焦状态”,对吗?
我们看看自己的朋友圈这两天发生了什么。
昨天新世相的海报在朋友圈刷屏,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转呢?好像这个内容跟他们也没有多大关系啊?你怎么看?
李敖先生昨天也驾鹤仙逝,这个嘴巴和大脑都超级锋利的男人,在属于他的时代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你怎么评价他?
霍金先生也回他的星球了,他的果壳里的宇宙,时间简史讲了什么?你觉得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O__O "…
你看,我们好像知道天下事,但是一旦被问到“你怎么看?”的时候,好像都懵逼了。
这就是失焦状态。

6.

那你会说,你这说得也不对,我总不能对什么都看的清楚吧?要是什么都能清清楚楚,看得透彻,那岂不是全才了?

对,当然不用,失焦状态对立的,就是对焦状态
一张照片,要想把要表达对象突出出来,就要把焦点放到主体上面。
不信你看你的自拍照:
你的头像是清晰的,但是背景一定是模糊的。

也就是说,因为焦点不一样,所以你观察到的也会不一样。

所以我们的问题变成了:怎么才能拥有对焦的能力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看看专家们有什么和我们不一样的。

7.

一个品酒师他的味觉和嗅觉是远远超过我们普通人的;
一个围棋大师,他看到一个棋牌的时候,看到的是“组块”,《刻意练习》这本书里提到说,围棋大师在看一个随意乱摆出来的棋盘和我们看到的效果一样,但是如果是一个棋局,他对棋子的布局的理解度就是我们很难比得上的;
我们看到的是繁星点点,对于天文学家来说,他看到的是星座的布局和运动的轨迹;


所以,对焦能力,就是专业思维。
所谓的一个人将一件事看得透彻,是指他具备相应的专业思维,能用这个专业思维去聚焦,排出一张主次分明的照片。

8.

我来讲一个我自己聚焦的例子。
前段时间,我在看一部动画片叫《镇魂街》。

动画片,不就是消磨时间的事情么?
确实是,也就是说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们顶多爽一下,拍了一堆模糊的照片,然后就没有了。


但过去一年我做了一件事情,彻底改变这种“拍模糊照片”的状态。
比如《镇魂街》这不动画片,我至少4次对焦,拍了几张不同的照片:

  • 镇魂街的故事剧情是典型的英雄之旅:主角处于平淡生活状态,忽然有“使者”出现,主角拒绝召唤,大魔王摧毁主角的舒适区,主角被迫走上英雄之旅··· ···
  • 镇魂街里有三国和水浒的人物,第一季出现了三国里的典韦,魏延,关羽,张飞··· 水浒中的燕青,大魔王派系中有希腊神话中的三头地狱恶犬··· ···
    (也许第二季,会有西游记的诸神和希腊诸神也说不定啊啊啊)
  • 我在看动画的时候,看到了很多2D转3D的画面,这种技术在日漫中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国漫也能做得这么好,很棒
  • 追完第一季,闲着没事,我看了一下团队制作的纪录片,然后了解到,原来一个动画片从最初的漫画版本,重新编剧变成动画,原来需要这么多个环节,这么多人参与,看到了很多项目管理的执行。

你看,原来我看《海贼王》《火影忍者》(我才不会说《大闹天宫》和《小蝌蚪找妈妈》,哪有会暴露年龄)的时候,我就是觉得爽,好看。
但是我现在看的时候,我会产生专家式的“对焦”视角。

那问题来了,我是怎么做到的?

9.

其实答案很简单:我开始建立多元思维模型。

《穷查理宝典》中,芒格屡屡提到了一个影响他生活、学习和决策的思维方法,这个思维方法建立在他称作为「多元思维模型」基础之上,他提倡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
他说:「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
你们必须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你们必须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你们也许已经注意到,有些学生试图死记硬背,以此来应付考试。他们在学校中是失败者,在生活中也是失败者。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

10.

我是怎么锻炼我的多元思维模型的?
过程很简单:

  1. 以自己的专业为中心,去涉及相关的领域:
    比如我关注的是个人成长,但是个人成长却和下面的专业领域相关:
  • 市场营销
  • 项目管理
  • 经济学
  • 编剧
  • 故事写作
  • 认知心理学
  • 消费行为学
  • 商业思维
  • 产品思维
  • 视觉表达
  • 个人品牌
  1. 练习对焦
    我每个月尝试研究一个领域主题,每天要阅读3个小时,然后在《梦想早读会》用30分钟将内容分享出来。
    比如我们有一个月在读编剧和故事的书籍,那对于一本编剧的书,我是怎么准备内容的呢?
    为了讲清楚一个概念,我强迫自己去寻找3-5个案例来解释。
    比如英雄之旅,这样一个框架,我就让自己去分析漫威和DC的超级英雄片,看看是不是能对应上;
    比如《救猫咪》这本书中提到的故事的十几种剧情结构,我就去看当下热门的电影,然后对号入座,看看这部电影是属于那种剧情结构。

读消费行为学主题的时候,我就去找身边的广告和海报;
读个人品牌主题的时候,我就去分析身边那些活跃的知识IP们;
··· ···


11.

这样的主题阅读和对焦练习,让我开始不再从单一领域看待一件事。
比如在简书上写文章这件事:
用户思维,让我去思考我要写给谁看;
产品思维,让我思考,我的文章要提供什么?
视觉思维,让我思考,在段落,图片插入方面,我要注意什么;
营销思维,让我要在标题设计和软广植入方面有了一些小心机;
项目思维,让我不会只关注今天要写什么文章,而是我今年要写什么书,我怎么用零碎的时间通过一篇一篇文章达成;
··· ···

所以你看高手们是怎么做的:
《梁宁-产品思维30讲》是讲产品思维的,却用到了认知心理学,大脑神经科学,设计思维,社会心理学,职业规划,商业管理,战略思维··· ···

12.

绕了一大圈,我们回到我们的问题吧:

读了跟没读一样是怎么回事?

答案应该就出来了:
对了和没读一样,是因为你根本没有对焦。

你觉得收获了一堆知识,你记了一堆笔记,你觉得你有收获;
但知识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放在书里,放在你的笔记里都不是你的;

读一本书,其实就是要看你怎么对焦。
你站在什么角度,用什么专业思维去理解。
你怎么对焦,就会拍出什么样的照片。


我是小六,你看到什么,其实就是你自己有什么。

相关文章

  • 小问题 | 读了跟没读一样是怎么回事?

    1. 有没有这种情况:你读了一本书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收获? 有。其实不止是阅读了,生活中到处都是这种情况。 2. ...

  • 2017年末对于读书的一点看法

    读书的三大难题: 一, 记不住。明明读了很多书,但是就是记不住,感觉读了跟没读一样; 二, 找不到。书到用时方...

  • 为什么你读了很多书跟没读一样?

    我们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情况,看很多的书,结果却跟没读一样? 似乎只要我们捧起书,家里人身边好友就会觉得这孩子不错,还...

  • 是你读到了假书,还是你不会读书?

    引言 一想到学习,很多人都想到要去买书,读书,可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还是感觉跟没读一样,莫非读的是假书?可为毛有的...

  • 为啥读了那么多的书一点用都没有

    我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但感觉读了跟没读一样,没有丝毫效果,我想我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吧。 可能对你来说,读书很...

  • 如何高效阅读一本纸质书

    有人问读了很多书,读的都是“假书”,一整本读下来,也就只能记住这本书籍的名字,内容跟没读一样。就算是读进去了也只能...

  • 我要外婆陪我上学

    读了《我要外婆陪我上学》后,感受颇深。我没读这篇文章之前的理解跟文中的妈妈一样,孩子刚刚上学(尤其是幼儿园)不适...

  • 战天京

    到现在我也读了不少的杂书,但总感觉读过就跟没读一样。我最怕成为书呆子,但貌似我正走在那条路上,所以反思一下该如何读...

  • 如何用检视阅读法读一本书

    参与了永澄老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共读活动,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的书都白读了。虽然我早前也读过,但跟没读几乎一样,如...

  • 为什么读了几十年书,跟没读一样?

    迷 你 裙 Since 2016 ♥♥♥ 『 成为 更好的自己 』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活了几十年读书千本万本...

网友评论

  • 夕雾k:终于明白自己每次看完一本书或是经历什么明明有所感悟,但要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时,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了,学习建立多元化思维,培养爱看书并写下心得体会的习惯。学会对焦。
  • lynch0571:已收录《千赞专题》,欢迎关注:http://www.jianshu.com/collection/032a478c3dbf
  • 采蘩笔记:经验经验经验!受益大大的:+1: :+1:
  • 天意安远:1.善于养成思考的习惯。
    2.善于总结,通过现象去分析事物的本质
    3.带着目标去做事情,这样的事情才有意义和成长。
  • 难得蹦蹦:三线城市/ IT/ 项目管理/ 镇魂街/ 穷查理宝典/ 拆书帮
    我们如此多的相同,却如此的不同
    聚焦和练习,都是原因
  • 7c7fd4855076:先把书读厚了,再把书读薄了。
  • d839335f7e50:读是输入 写是输出 这两个一样重要
  • 867d37e4ff4c:这个问题真是太容易遇到了,每天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每天又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可能就是作者说的,我的生活也没有对焦吧,我感觉生活是没意思的,所以我没有重视生活。看完作者写的,我想以后在生活中我需要,在生活中找到重点。
  • 驹光过隙:受益了。
  • 1711918820a6:讲白了就是站在什么角度看,带着目的去看就会有收货
  • 南柯梦语:一个人能把一件事情看得透彻,产生洞见,是因为他具备关于这方面的专业能力。
    大多数事情往往包含很多方面的东西,具备某一方面专业能力,能让你快速地辨别自己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方面,从而将视野从多方面聚焦到自己专业上的方面,使得有关整件事情的图画主次分明。
    但专业思维又容易导致人视野狭窄,就像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一样。

    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多元思维模型。让即使聚焦,也能在聚焦范围内有多重视野。
  • 南柯梦语:对焦的过程就是在找理论的过程,很多现象都能用一个精炼的理论去解释。
    事物背后必有其道理,对焦,就是发现深层次的原理。
    对焦,其实就是自身经验联系。
    不知道哪一种理解更贴近六哥的原意 @彭小六
  • Good丶Morning:我感觉读一本书要先想好读的目的,是只为了消遣(如漫画、网络小说),还是为了了解一些人物一些时代(如传记),再进一步为了学习一些稍微专业性的入门知识或了解一些新奇的观点结论(如《经济学原理》《人类简史》一类),最后就是自己专业课的课本。想好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才能决定阅读过程中是粗读略读,还是有些思考、做些读书笔记,还是要做出详细的思维导图、每个细节都扣明白。读书可以单纯为了快乐,也可以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可以攻坚专业知识,但一定要在读之前就想好这本书我要怎么读,如此方能各得其所。
  • bibibibiiii:看过了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才能真的是理解了
  • adiosKid:个人理解:“对焦”是一种门道,是一个切面,或是一个关注点。运用自己擅长方向的知识去理解,参透,融会贯通。
  • 不卑不亢体育:文章写的很好,如果可以,请帮我的我的文章点个喜欢鼓励一下,另外我推荐你投稿到简书热门排行榜专题:yum:
  • 时与不时:觉得多少还是有区别的 具体问的时候说不上什么 当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还是多多少回想起来 虽然不具体 不知道算不算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29b87a6ad0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对焦”行为,用连续、有联系的一系列对焦思考构建多元思维模型!
  • 237ba19b2762:说的很对:grin:
  • 寂寞的番小茄:有如醍醐灌顶
  • 苏暖姷:比如《镇魂街》这不动画片
    这部?
  • a2f689acad7f:感悟很深 不过感觉以前的书都白读了😹😹
  • 池恩琛:对焦能力,就是专业思维。
  • 161d0cda3e13:其实六哥,这个对焦和主题阅读学习,有很广泛的意义,如果研究的透彻的,可以来微课的。
  • 秦淮酒家:闪读有什么不好,有些书籍读来无感还非要从书中读出什么道理。泛读才能找出你能从中获益的书籍。
  • 小河煎煎饺:读书,不是抱着目的,学习才是抱着目的。读书只是一种体验吧。
  • 岳林林:写得真好,值得关注,作者有主见,有想法,有远见,有见识,很客观
  • youquan007:你这是得道 用户呀:heart_eyes::heart_eyes:
  • 不知而忘:懂了门道再看,就会明白作品真正有趣的地方
  • MajorMe:太棒了,我们平常总嚷嚷全方面提升自己,却从来没有对焦去刻意练习,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Deliberate practice entails more than simply repeating a task,rather,it involves setting specific goals,immediate feedback and concentrating as much on technique as outcome.
  • 62838ad4e1b9:我考试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
  • f90c315aaae4:楼主换了一个概念,其实要说的真正重要的是输出,你读书,接收了知识,但这只是书本上的东西,不是你的,经过自己思维的解构之后,形成一个新的东西输出出来,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 a89f3af95671:看了这个,才明白我原来的生活,就一直处于失焦状态,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哈哈!还得慢慢领悟
  • 上征:以前是享受看书,现在慢慢喜欢与书对话,喜欢从书中得到藉某些问题的答案。
  • 双生魄:嗯,写的太好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走马观花般的走过场,错过了很多精彩的瞬间,不在聚焦本身,而是我们走的太匆忙,无法停下来静静欣赏。
  • 9ff403034a41:您就是我迷途路上的一盏明灯啊!:pray:
  • 2aa8651ce12d:读书只是个过程,从读书中体会自己的情感反馈、想象拓展、验证思维、以及可以触类旁通更多点...
  • 师爷杰森:看,往往会失焦;用,才会开始对焦!
  • 紫小兔:感受到你的知识很丰富,感恩分享,打开眼界。
    关于很多人读书不能吸收,应该是不能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
  • 02988aef3103:兔兔题库考虑考虑 @子易的小手札
    子易的小手札:@骚气的白富美 兔兔题库?需要我做什么呢?😀
  • 83f18d424e64:分析的很棒,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比喻,对焦与失焦
  • M木子神经质M:我们之所以会有读了和没读的效果是一样的感觉,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始至终我们都没有找准焦点,导致我们偏离了方向
  • 阳小狮:我想参加 梦想早读会,怎么参加
  • 孟金林:今天吃了饭,明天还会饿
  • 时光残月:文章最后那块有错别字,是读了和没读一样,不是对了和没读一样,其他好评
  • 双生魄:写的不错
  • 风云翁:思维角度多元,没有多元知识难以成就。立意别致,醒脑明目!
  • 竹霖聴雨:说白了,多思考,多看书。:blush:
  • 摇月亮啊:终于弄清楚了,为什么我会拿着手机,一堆学习软件,却还惶惶度日,因为我根本没有从现象看到本质,大脑也只想消遣不想深思,从你的文里了解许多,受益匪浅,以后要深入围绕渗透地去看待事物。谢谢你
  • ff4b6829f44f:怎么做?并没有提及。
  • 742d1ee48fb4:好像摸到一点对焦的头绪,我还需要仔细想想。
  • 千百年:“比如《镇魂街》这不动画片,我至少4次对焦”
    这句有个错别字:flushed: ,其他好评。
  • 静缄生:不知道往哪对焦怎么办?
  • 4f8eee0d591f:带着问题去看书,写下自己的见解和读后感
  • 1d806a9f3c68: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说不出来话也并不是因为口才不好,只是看得不清,那又怎么描述出来呢?
  • lemon微酸:也就是阅读要带有目的性。而且要进行主题阅读。
    比如说我是教育专业,近段时间对“心理学”感兴趣,那就预设问题,想在阅读中找到什么答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就可以花费一个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研究相关的经典书籍。
    当然最后能把自己的收获汇总成文就更好了。
    谢谢大神六六。
  • 12772eddb501:读书给人带来的收益不仅仅是书中的黄金屋,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可以让你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锻炼,当然如果可以做到“聚焦”那是最理想的状态吧
  • 浅说无妨:果然人的脑袋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读书,我是很难总结出这么多内容和思维的。
  • f3df20ef80d2:见解有点新意,咋一看好像很有道理,琢磨之后发现还是不对。
    MajorMe:@叶非叶儿 只能说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见解,很多时候对与错是唯心的。。。
  • 是李恩爽呀:其实读书不是目的,书本只是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其中一个载体,重要的是你从这本书得到了什么?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求我们了解和学习的太多,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时间有限,要如何去选择?
    试试看小六的聚焦,用主题阅读的方法好好思考打磨一件事,可能比片面的碎片知识来得更好。
  • 633fabc1c26a:盲目快速的读书会给自己一种懂得很多、学识渊博的错觉,实际上,也只不过是浅略地了解了书中的剧情而已。与其这样看书,倒不如去看看小说简介,更省时省力。所以读书最重要的是体味,书中美得令人心颤的意境,让人感同身受的命运,引人深思的哲理,须得逐一体会。以及分析造成书中冲突悲剧的根本来源,人物性格、时代背景,还是历史必然?读别人的书,走自己的路。还有去享受读书的过程,读书终究不过是为了愉悦自己罢了。
    风月雪归人:@一瓣暗香盈 还有应付考试,亦或是为了前途的基础。为了快乐的,还想赢的,除非是孙悟空吧?刚刚小六上面也写了他强迫自己去寻找相关资料。
  • 我是凡不凡啊:感觉很多人都把焦点放在了“对焦”这件事上,但是重点说得难到不是要先建立多元化思维?…有个词叫做“年少轻狂”,年少为什么会轻狂?那还不是因为年少无知不知天高地厚…读书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涉猎过更广阔的领域的知识,你的很多看法都会极其片面。这时候就算你再努力聚焦,看到的或者说领悟到的东西也是非常有局限性的,这样的局限性甚至会导致你最后输出的东西是错误的。
    csensix:人的每一个阶段,大概都会有一些被自己当做真理的观点装在脑袋里,至于这些观点怎么来的,可能是听来的,可能是看来的,加上当时自身的认知水平,自然就成了“真理”。有的人一直对世界充满好奇,不断接收新东西,继而更新脑袋里的观点,很多以前的“真理”就不成立了。有的人到了一个年纪之后,就停止了进步,以为自己脑袋里就是整个世界,他们的观念很可能都是偏见。
  • 一只爱读书的milk:用“失焦来解释读了跟没读一样”这个观点很新颖,也很独特,给了我一些启发。
  • d69df2a01642:养成多对焦的习惯。
  • 南唐六月:😄😄
  • 土人老周:《梁宁-产品思维30讲》 —— 软广?😂
    彭小六:@土人老周 是硬广,赶紧去买,每下单一个,我可以拿到30%的回扣
  • 土人老周:读了和没读一样,是因为你根本没有对焦。
    建立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
  • 乱拍一气:为啥读书一定要有用,为啥一定要分析出读出了什么。读了快乐,快乐地读,慢慢读慢慢享受不是更好么: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f90c315aaae4:@渴望厚脸皮的凌霄 其实读书也不是为了记忆东西,读书的真正目的是锻炼思维,你看书的时候会想这个对还是不对,这个人有没有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没有问题,逻辑有没有问题,电视也一样,只不过电话剧感官刺激较大,不容易给人留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
    瞳里有光:@乱拍一气 与其说这些什么读书方法,倒不如教教我们如何更好的记忆知识,没有记忆力做前提一切学习都是徒劳的,记忆力好的人不需要什么方法都能学到很多。
    瞳里有光:@乱拍一气 读书不过脑跟看电视剧有什么区别
  • TanghuiDesign:读书还是没有捷径的
  • 人生相册:在校期间老师总是会一套方法教给我们,出了校门貌似很放松,不太用脑:joy: @彭小六 提一句,只有我一个发现错字了吗?两处
  • nana杂货铺:与其说对焦,不如说链接,首先要建立相关领域的框架,将书籍与已有框架建立连接,持续不断扩展优化自己的框架
  • 滴滴答答i:是要学着去对焦了🙂
  • menggod:很有意思的观点 , get到了 另外很喜欢你的配图 ,请教一下是怎么做的
  • Ivysnow: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般犀:对不对焦就是看你有没有边思考变阅读。
  • 鬼才爱你:八倍镜对焦,是不就是就达到心如明镜台的境界?
  • 鱼尾喵呜:非常赞同,从去年开始尝试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写读后感,然而还是没有找到新手对焦的得力方法,很多时候读完了觉得无从下手,希望楼主可以不吝传道解惑。
  • TaoMin:聚焦本质是注意力的消费,善用自己的注意力,这是你最大的财富。
  • 德艺投资人生:有趣,有料
  • freedom_94f1:之前看过冯唐的一个访谈,
    你怎么看,
    关你屁事
  • 万万姑娘:很早之前听老师说听家长说听同学说听各种人说,读书好,读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气质,读书可以让人见多识广,读书可以让人遇见问题时思考地更全面,等等,后来我就拼命地读,就是那种熬夜也要立刻看完一整本书的那种,中途也不愿停一停,看完也不写读书笔记,接着又开始读下一本,但是,这种读法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益处,反而让我自我感觉良好,当某人提到哪一本书时,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看过,但当被问到这书主要说了什么时,我只能尴尬地回忆出一点,被问到我有什么看法时,更是回答不上来。我不停地读书只是想证明我读的书多,可这并不是读书的目的,现在终于明白读书不求快,偶尔停下来思考一番,看完后写点感悟是很重要的,将书中的文字转换成对自己有用的良药更是重要。
    诗枭李二浪:然也。
    161d0cda3e13:@赵斌_0212 我就属于那种学而不思的,看了不少,也记笔记,结过没有内化成自己的,感觉很迷茫。
    cc56be12dbf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知未了:一直很喜欢你的文章~
  • 650a3d589381:想认真学习一个自己不感兴趣却对你也许有帮助的课程,努力专注不想其他却总是处于“失焦”状态😱
  • 2546610cc35e:有趣,很有味道。😊
  • loading__:受教了,在这个内容满天飞的时代,能够时常留得自己的一份见解和收获是多么必要!
  • 大龄儿瞳:说得好。窃以为我们容易失焦,是因为我们的“焦”主要用于“焦躁”了。快餐式阅读都快过时了,现在已经是闪读了。
  • WinstonSir:。。。
  • 5016e3333bb2:对焦。好难唉
  • 7e4dc64eadf9:直指本质,
  • JS哥哥:找到学习的目标,然后学习目标相关的领域
  • 曾国程:也就是带着问题去看书
  • 東東_ning:瓶酒师这个职业我还是第一次见: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好吧!我的焦点好像又错位了!
    刚刚读完一本书,读完之后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好像哪里不对劲,回到封面,才发现自己想了解的东西在书中并没有太多体现,又或者是我对书名理解有误:joy:,就在此时,推送看到六哥的文章,才发现问题所在
    肥肉先生:@東東_ning 不想伤害他
    東東_ning:@肥肉先生 哈哈 可以问问六哥:blush:
    肥肉先生:@東東_ning 是不是品酒师?
  • 秋山上:懵懵懂懂
  • 4e759817ce23:看过了,有自己的分析才叫读过
  • 嘉妈:很受启发,收藏了,多读几遍好好对焦,非常感谢!
  • 嘉妈:我想需要返回到自身深入思考,出了看清自己还需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smile:
  • 嘉妈:太形象了!一堆模糊的照片……很多年我就是这样的。下一个问题是怎样做算是对焦了?
    雪中飘影:@嘉妈 赞,我就是有一堆模糊的照片,不仅回答不出问题,还不会提问题。说起某本书某个话题就是这个我知道,那个我读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本文标题:小问题 | 读了跟没读一样是怎么回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hv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