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应该是槐花盛放的季节,菜市上竟然有人在卖槐花,五六块钱一斤,对此我有点不敢想象,不知道有没有人买。

在郊区槐花盛开的路边,人们拿着长杆子赶早过去,却发现竟然有人比他还早,于是赶紧开始疯狂拍打采摘。
天越来越亮,来采槐花的人越来越多,来得早的早已收获满满,提着一大袋子准备回去,却还有点依依不舍,想再多摘一点,把麻袋的缝隙填满。来得晚的,看着一地狼藉,有些后悔没有早起,但见树上高处还挂有许多,顾不上其他的,也赶紧开始行动。
第一天,大多数人都收获颇丰;第二天,仍然有人运气好摘了很多,但后来的人就几乎没什么可摘的了;大概只能承受住两天的疯狂采摘,到第三天,路两旁那一整排槐树上,应该都只剩下随风轻轻摇摆的绿叶,很难见到槐花的踪影。仔细一看,喔,树顶位置还有一小片槐花成了“漏网之花”,能逃过那些采摘人的法眼,它们这运气还真不错。
满载而归的人们,一部分送人,一部分留给自己吃,这些都能理解。而那些摘槐花拿来卖的人,我觉得他们应该是想碰碰运气,可能哪些从小在都市里长大的人没吃过槐花,或者是南方来的人们没见过槐花,被卖花人一忽悠成特产,就买点带回去了。

印象中小时候也爬树摘过几次槐花,嘴馋了边摘边吃,生吃也觉得美味。不过家里吃的槐花有很多是亲友邻居送的。槐花的做法吃法有很多,家里面槐花的主要吃法是蒸着吃或者包成槐花馅的包子,尤其是蒸槐花,是我们那里最为流行的吃法,如果中午不想做饭,一蒸笼槐花就可以当成主食来吃。
到县城之后吃槐花的次数就少了很多。大学校园里面也有许多槐树,四五月份树上挂满了槐花,校园里面的槐花终究没人去摘,都是留作观赏用。花开时节花香满园,但在留下一段时间的芳香,就悄悄凋谢,并不需要人们的关注。
不是觉得槐花不能卖,只是感觉这属于稀松平常的事物,自己摘了自己享用即可,送人还能得一份人情,想着以此挣钱,未免太功利了。
但是有些槐花做成的槐花蜂蜜,这需要一定的成本和工序,用来销售盈利,倒也无可非议,虽然有些蜂蜜价格挺坑的。

还有一种植物,见有人在路边售卖,我觉得挺意外的,就是荆芥。是一种类似于芫荽之类的调味菜,但我们那里常用来拌菜,比如凉拌洋葱荆芥,或者和黄瓜一起拌着吃,美味无比。除了姐姐之外,我和爸妈都极其爱吃,因为荆芥和香菜一样,姐姐受不了其入口的独特味道。
家里吃的荆芥,常是在外婆院子里采摘的,外婆院子的墙角有两平方米左右的地方专种香菜或荆芥,到了相应的季节,长得密密麻麻的,每次妈妈和二姨三姨回去看望外婆,都会顺便采摘一大袋子回去。据说采摘时掐其偏上的部位,随便摘,它们会越长越快,这一点好像和薄荷一样。
因此荆芥在我们那里同样属于太过平常的植物,从未在菜市场或超市见有售卖的。美味不输香菜,但也许知名度较低,人们食用的场景少了点。
写着写着,都把我写馋了。无论是蒸槐花还是凉拌荆芥,过去在家里如此稀松平常的美食,如今在外见到有人售卖,感到意外的同时,更是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不禁在想,下一次在家里吃到这些美食,又会是什么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