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读学习的内容是《40讲》中的第九讲《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对于一位老师来说,上课并不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大功告成了,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教会,并且学以致用。文中提到,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能够让教学效率提高、效果提升。
邱克荣老师的高三数学复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题的过程,体现出了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的重要性。学生们在第一轮完成计算后,老师通过反馈器快速收集每一名同学的答案,但是老师并不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将作答统计图贴出来,后组织进行该堂课内容的研讨与探究活动。在这样的讨论活动中,学生们的学习是主动进行的,通过彼此的讨论交流,获取知识与信息,同时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也是思考和梳理的过程,把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呈现出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显然,这样教的方式效果明显,在学生第二次作答的时候,多数人都选择了正确答案,这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修正的有效方法。
用到王博士在文中提及的一段话做出总结,对老师来说,一直想着“教什么”,不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提问或任务,让学生完成;一直想着“怎么教”,不如安排课堂研讨与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探究;一直想着“何时教”,不如留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找到合适和舒服的方式学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