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都一直遵循着某些理所当然的学习方法,却从来没有审视这些方法是否奏效。
比如我们大部分人会通过复读来帮助我们记忆理解材料,然后以为自己学到知识,其实这种方式非常低效,虽然看起来很简单。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是重复阅读会帮助我们提升整个阅读的流利度,也就是说每次阅读会让我们感觉越来越容易,之前阅读没有注意到的结构这次注意到了,句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理解了,但它只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学习上的错觉,即我记住了,其实你很可能没有真正记住,因为流利并不代表记忆。
其次就是熟悉性效应,当我们多次看相同的内容,我们便会将之视为熟悉的,而人天生是喜欢熟悉的事物而不是陌生的事物,所以当我们多次阅读之后,心理上会倾向于喜欢这些内容从而认为记住了它。但熟悉或者喜欢并不代表你记住了它。
最后就是在重复阅读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做标记,比如画线,这些操作其实非常自动化,很少深入思考材料本身,其实标记本身没有多大意义。
深挖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谈到,大脑的记忆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时记忆,另外一种是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顾名思义,就是短暂地记录到大脑中,过点时间就忘记了,比如通话过程中记录一个电话号码,我短时间内记住了但是等你挂完电话很快就忘记,即便你重复记忆,没有考虑它的意义,没有将它和其他信息联系起来,那么这种重复记忆就叫保持性复述,它有助于将记忆保持在短时记忆中,但它并不能有效地将信息转入到长时记忆中。
我们如果想要日后提取某个记忆,那么就需要将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怎么转变呢?就是要精细复述内容,将当前阅读到的内容和其他已有信息联系起来。
所以光阅读本身,只是让你一直停留在保持性复述,并没有真正将你的记忆转入到长时记忆,短暂的短时记忆会让你产生能力错觉,即我记住了。
那怎么办呢?我提供了两个简单的方法
1.自我检测
考试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对考试的认知还停留在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考试的最大作用其实帮助我们提升记忆。
研究表明,测试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强的学习经历,它可以改变通过改变你的神经模型,从而完善你的知识体系或为其添砖加瓦,显著地提高你记住材料的能力,这种通过测试来改变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记忆的方式,心理学家称之为”测试效应“
所以下次学完知识,不要停留在舒服的反复阅读这种低效方式,而是试图自我检测,回想信息,来帮助自己记忆内容。
2.赋予信息意义
我们的大脑天然喜欢有意义的事物,如果你仅仅是记录一些枯燥的数字,那么大脑很可能会忘掉它。
所以你需要给他赋予意义,也就是尽可能将当前的信息与其他信息建立联系,大脑便觉得这条信息是有意义的,赋予记忆的更高权重。
所以很多记忆方式会告诉你如何把信息想象成画面,越夸张越好,本质上都是赋予意义,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
如果是规则事实之类的信息可以这么做,但其他信息,我们其实没有必要这么做,我要做的方式就是怎么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它就好,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费曼学习法。
我是正在野蛮成长的格林,专注高效学习,服务过的学员100%好评,如果你有高效学习方面的困惑,欢迎加我微信:Glenn1007,我很乐意给你理一理,时间有限,每天仅限3个名额,并免费赠送一份快速学习新领域的干货和多本高效学习电子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