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故事想法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作者: 渭水度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9-27 11:09 被阅读0次

      昨天听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荆轲刺秦王》,课上老师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让学生点评,好不热闹,可唯独没有对文本的阅读。在学生对“剧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前面浪费时间时间较多,后面的问题就有些“蜻蜓点水”了,最后一个问题没有完全展开就草草下课了。一节课,实在有太多的遗憾!

    之后,上课老师来请教,让我给他一些指导意见。本着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的评课原则,我给出了以下建议:

    1,砍掉学生表演的过程。让学生阅读文本,潜心文本,感悟《史记》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从文字中抓住人物特征。2,不宜面面俱到,而应集中一点,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只分析荆轲一人的形象特征,紧紧围绕这一主人公分析,牵连其他人略讲,并让其他人物分析都为分析荆轲服务。3,讨论失败原因,责任在谁,讲清原因。教师要有独到的见解,并能自圆其说,答案就是主要责任在荆轲。因为一没有绝世武功,而没有失败预案。4,讨论荆轲是否是英雄?结论应该是英雄,精神值得肯定,并要讲清原因在于以弱反强,明知送死,义无反顾,侠士精神。5,新时代应该怎样定义英雄?我们从荆轲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答案~为民族大义而奋斗的人民大众都是英雄。

    教师的教学过程用这组问题推进,就会构成一节逐步递进,思维深入,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历史走近现实的语文课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学生收获也会更大!

    语文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定要做到目的性明确。这节语文课,教师最终要把学生领到什么地方去,教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就要求上课教师一定要对新课标熟悉,因为课标是方向,是目标。这位教师之所以会出现课堂教学比较散的状况,就是因为教学的目的性不明确导致的。

      我经常会告诉老师们,语文课堂就像我们领着一群孩子爬山,要爬到哪里去,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是教师都不明白要去哪里,那孩子们只能满山乱跑了!在会引之后,我们还可以站在后面动员,督促,鼓励,让孩子们朝着我们心中既定的目标前进,这样就会出现这群人在这个山顶,那群人在那个山顶,而山顶就是教师要求去的地方。

    老师们,心中有数,方得始终!

 

相关文章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昨天听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荆轲刺秦王》,课上老师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让学生点评,好不热闹,可唯独没有对文本...

  • 人际交往7:荆轲为什么对秦王进行自杀式袭击?

    荆轲是怎么死的? 荆轲刺秦王失败,被秦王杀死的。 如果荆轲刺杀成功,他能活吗?也活不了。 荆轲刺秦王,无论成功与否...

  • 荆轲为什么对秦王进行自杀式袭击?

    荆轲是怎么死的? 荆轲刺秦王失败,被秦王杀死的。 如果荆轲刺杀成功,他能活吗?也活不了。 荆轲刺秦王,无论成功与否...

  • 2017-08-05

    荆轲刺秦王 众所周知,荆轲刺秦王是失败了的,而且荆轲也是闹动了秦始皇,导致秦始皇直接灭了整个燕国。 ...

  •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荆轲刺秦王最后以失败告终,不仅仅牺牲了荆轲一人,连整个燕国都被秦国给灭了...

  • 史记之荆轲刺秦王

    史记之荆轲刺秦王话说荆轲刺秦王,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从刺杀秦王的角度来说,无疑荆轲他是失败的,可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来...

  • 其实荆轲根本称不上“英雄”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家喻户晓,最近,公众号“今日值得花时间”发了篇文章说,荆轲刺秦王的表现很糟糕,根本配不上“英雄”这...

  •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原出于《战国策·燕策》。讲述了在秦将王翦大破赵国,挥师燕国形势下。燕太子丹委托刺客荆轲行刺秦王,...

  • 闲话《史记》:假公济私,镜花水月终成空的燕国太子丹

    《史记》原文: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因袭刺秦王 关于太子丹,最出名的故事,应当是荆轲刺秦王的...

  • 论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毫无疑问是失败的,但我认为荆轲刺秦王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值得发生。暂且不说它值不值得这样做,先探讨一下荆轲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io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