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为实?

作者: 英歌h | 来源:发表于2020-07-17 21:02 被阅读0次

文/英歌h

下班骑共享单车回家,在小区门口锁车时锁不上了,无论如何使劲,手指都拉痛,就差一点。

那个中年男人,像每天下班看到的一样,坐在小区门前花坛边,翘着二郎腿,抽着烟,看着街景。此时,他正淡定地盯着我的一举一动。

这什么男人,又不是让你见义勇为、英雄救美,就算我不“美”,你一个闲得慌的大老爷们伸个手指头,帮女人拉一下车锁,会死啊!

“过来,帮我一下!”我冲他喊了一声,声音里藏着一丝不快。

他左右看看,确认我在叫他,便犹疑一下,站了起来。他一迈步,我傻眼了!右胳膊端着,右拳向内扣握着,轻轻颤动,右腿绵软无力,几乎是拖着走。典型的中风后遗症。

好不尴尬。我赶紧喊停:“不好意思,不用了,不用了!”

他也不勉强,拖着右腿坐了回去。

我喊来大门内正东张西望的保安。这个人高马大的男人也没能帮我锁上,我拍照上传故障,系统显示还车。经过那男人旁边时,我嗫嚅着:“我...我报过故障了。”

“嗯,报过就没事了。”他依然一付云淡风轻的样子。

下班再看见他坐在那里时,我都不好意思直视他。

他当时如果坚持不站起来,我不会知道他是行动不便的人,我可能会对他的冷漠产生成见,再看他的眼神定是充满不屑。

可见,眼见未必是实,所谓的“实”不过是当下、瞬间所见之实,而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处于变化之中,如水流动。据当下之实、瞬间所见之实,对人事物作出判断,往往是一种臆断,不够准确全面,所谓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又想起当年在复旦培训时,中青报编委曹林老师讲的“盲区”。通常意义上的盲区是指视野盲区,就是指人的视线达不到的地方。受种种主客观因素制约,你的认知所达不到的地方,就是盲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存在哪些认知方面的盲区?曹林老师列举了8种情况,建议说,遇事不妨问问自己:

1你看到的是否只是你希望看到的

2你看到的是否只是你愿意相信的

3你看到的是否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4你看到的是否只是对你有利的

5你看到的是否只是你的认知所能看到的

6你看到的是否只是你的阶层所看到的

7你看到的是否只是你的媒介习惯所看到的

8你看到的是否只是媒体报道的

他还补充说到传播盲区,即传者想告诉别人的与受者感受到的不一致。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

所以要保持理性,理性就是一种保持距离的能力,与迎合你期待和情绪的单方描述保持距离,与那种听起来很正义却未经论证的口号保持距离......一个手带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人们往往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选择性截取符合自己期待的事实,这就是所谓的成见。

我想,我们都是普通人、平凡人,客观上认知盲区是永远存在、消除不了的,但如果我们遇人遇事保持理性、客观、中立的态度,也许可以尽可能减少盲区,更进一步接近真相。

相关文章

  • 人们相信

    专家 亲友 口碑 眼见为实

  • 对视一眼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视一眼

  • PNG格式小图标的CSS任意颜色赋色技术

    一、眼见为实 CSS可以修改图片的颜色,没错,可以,眼见为实!您可以狠狠地点击这里:png小图标CSS赋色demo...

  • 2017-10-12

    都说眼见为实,可那就是真理吗?

  • 眼见未必为真,请不要过早下结论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事实是“眼见为实,却未必是真”。 (一) 看到这样一个短片: 一对母女边走边开心的...

  • 眼见为实

    上周五的中午,下班洗手时,突然听到护士长说:她一到这个季节脸就容易过敏,痒痒的,很不舒服。 我一看,确实有点小红疙...

  • 眼见为实

    来大学之前,我就知道了自己有一个东北舍友。我很期待认识这个来自大东北的姑娘,但我又有点担心。我应该算传统意义上的南...

  • 眼见为实

    近几日,二宝喜欢上折纸和玩泥巴。她边做边说蝴蝶、狗狗等。我发现她基本上做生活中见过的事物,很少做书上或动画片见过的...

  • 眼见为实!

    前段时间路过一间教室门口目光扫到这样一幕:一位老师把一个书包丢给一位坐在椅子上的孩子,孩子坐在小在椅子上不哭不笑,...

  • 眼见为实

    清早,于海打开家门,家中很安静,看来妻子没有回来。于海顺手把钥匙放在鞋柜上,换了拖鞋,坐在沙发上。 于海是刚刚从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眼见为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qg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