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微信是现在手机移动端最伟大的产品,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异议?也许你觉得应该加个“之一”。
不过问题要是这样来问呢?
如果说,现在你的手机里只允许保留一款APP,你会选择哪一个?
答案很明显吧,我想大家都会和我一样,选择微信。
现在,没有微信,社交圈几乎等于瘫痪。有了微信,好多需要,也都能满足(各种入口)。
微信,已经陪伴我们9年多了。虽然现在,它仍然是一个小小的绿色图标,点进去也没觉得有多酷炫。但它已经成功的让我们离不开它,而且,还用得越来越紧密了。而这种紧密,让人觉得很自然,一点点地,就深入了你的生活。这就是微信的厉害之处。
这样一款厉害的产品,当然值得一写。听微信的故事,也让感姐有很多领悟。那,今天,就来写一写,微信的产品思维,带给我的启发。
1、不要大而全,简单、直接、直指人心。
别看现在的微信这么全面,聊天、支付、玩游戏、订电影票等等,其实一开始的版本非常简陋,就只有发发信息,图片,设置头像微信名这些功能,连备注和黑名单都没有。
一开始的简陋没关系,重要的是及时入场(小米的米聊早微信2个月上线,开始的时候米聊的用户比微信多),把握住核心功能就好。
梁宁的产品思维课中,对很多产品经理把产品的第一个版本设计得很复杂给出了一个原因:因为他们不自信。他们对“我只要做强哪个点,用户就必然买帐”没把握,而希望在一些附加的功能点上,寻找心理依靠。
可是,越设计的复杂、完美,上线的日期就越晚。
一开始哪里有完美呢?不都是从简陋开始做起来的。
微信的1.0版本就抓住了熟人社交的需要。
那个时候,发短信要花钱,发图片,文件要通过邮箱。而微信能免费让熟人之间发发短信息,图片不花钱,已经帮大家解决大问题了。
所以,找到市场需求,找到用户最痛的点,然后赶紧做出产品投向市场。换句话说,如果一直拖着没做,可能这个点就没有你的市场了。
现在还会有人想做一款社交APP产品,比肩微信吗?我猜几乎没人这么想吧,找个更有空间的市场迅速切入更实际。
微信的启示之一:看准一块市场,找准一个需求,抓住要点立即着手去做,哪怕一开始很简陋。
2、系统能力要强,硬核必须硬
微信的运维能力是公认的强,你看微信有这么庞大的群体(从2016年,微信就已经覆盖了94%以上的手机用户),但很少出现宕机、闪退这些问题。
强大的系统能力,也是微信打败米聊的重要原因。
但这些能力可不是想想就有的。腾讯做微信之前,做过10年的QQ邮箱,所以拥有强大的服务器功能,可以保证超大数据顶点传输中负载均衡,系统不崩溃。
我觉得互联网的系统能力,硬核能力,有点像人底层的一些东西。比如对自己追求的东西的笃定,强大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毅力等。
观察周围成功的人,就会发现:有的人在某个领域很强,去做其他领域,也能崛起,就是因为很多底层的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当然,资源也很重要。不过,在当今这个社会,资源本身,也算是一种能力了。
微信的启示之二:好好练内功,这是决定了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3、由小到大,从点到体,伟大,也是从微小迭代来的。
其实和微信同时代的聊天APP也不少,为什么就微信一枝独秀的做出来了呢?
很大的原因,是微信虽然看似小,看起来也很简单,但格局很大。它的迭代很厉害。
来看看它的进化之路。
最早和微信竞争的是米聊,微信和米聊都打的是熟人间通讯工具这个点。
在微信2.1版本,添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叫做“好友验证”,随后2.2版本推出了功能“查看附近的人”。
梁宁的产品思维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迭代中,重要的是次序。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
怎么样?再看微信,是不是觉得它真的不是一个简单随意的产品。
其实这个时候,微信已经准备打陌生人社交的点了。但它要考虑不同用户的感受,所以会预先做了功能“好友验证”。
而这个时候,米聊就此止步于熟人社交,直到很久之后才打破这个点,但大势已去。
另外有一个主打基于位置的陌生人社交的APP,叫做陌陌。戏剧的是,微信和陌陌是同一天开始做陌生人社交的。
这个时候,微信已经很了不起了。它做了熟人之间的社交,还做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同时,还有了语音功能。从社交工具上来讲,真是完美。
但微信并没有止步于此。
微信3.0版本,推出了“扫一扫”、“服务号”,从这时开始,微信开始连接世界。
4.0版本,微信推出朋友圈,从通讯工具变成社交平台,然后又有了内容公众号,推动了一大批媒体人创业。
微信5.0版本,更是不得了,它推出了一个功能“绑定银行卡”,然后有了“微信红包”。之后的支付啦、各种入口啦、小程序啦,从未停止过。
微信从开始到现在,从最早的通讯工具,到社交平台,到现在的移动生活场景,甚至商业帝国。它自己从一个点变成了一个面,最后形成了一个经济体。无数企业和个人,从生活到财富,都能够在微信里得到支撑,甚至在微信上完成闭环。
以上是梁宁的总结,现在,是不是能够清晰地看到了微信的格局了。
我不太清楚腾讯在打造微信之初,是否已经规划得这么长远,能够下这么大一盘棋。我想,也未必是这样。
但显而易见的是:腾讯有着很好的把握趋势、理解用户的本事,也很善于从小到大,“低调”地完成这一次次迭代和升级。
我们自己做产品、做服务,可以好好借鉴微信的进化之路。同样的,我们的人生,也是迭代的产物。
微信的启示之三:从一个小小的内核开始,顺应大势,练好内功,一个一个动作地持续迭代,就会成就自己的产品和人生。
今天,就写到这里啦,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我是感姐,一名职业发展咨询师,“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收入有刺激感,人生有意义感”——“四感新人生”的提出者和践行者。
曾经的我,遭遇职场天花板,也曾为职业生涯何去何从焦虑,迷茫。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咨询对象加学员已超70人,好评率100%;除了一对一咨询,还开启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训练营,并正在开发课程;写作日更,3个月简书粉丝从200到5000+;自己写的书即将出版……
在35岁的人生“下半场”里,我不再只满足于有一份收入还可以的工作。我期望帮助像曾经的我一样迷茫、焦虑的人,找到方向,不断成长,走向新人生。
我的咨询对象和学员中,有曾经的迷茫宝妈,现在开启了副业,实现了兴趣变现;有迷茫的职场管理层,重新找准发展方向,收获满意OFFER;也有职场小白,经过咨询,受到上级认可,实现了升职加薪的小目标。
我是感姐,你身边专业、靠谱、有温度的职业咨询师。如果你需要,我就一直在。
微信公众号:感姐谈个人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