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
简单翻译下:颜回说那我就内心诚直而外表俯首屈就,真诚地同上古先贤们做比较。内心诚直,就是与大自然结为朋友,与大自然为友,就知道国君和我都是上天养育的同类之子。又何必宣言自己的言论希望人们赞同,还是希望人们不赞同呢?
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
简单翻译下:这样的话,人们就会称之为未失童心,就叫跟自然为同类。外表俯首屈就,是跟世人为同类。手拿朝笏躬身下拜,这是做臣子的礼节,别人都这样去做,我敢不这样做吗?
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
简单翻译下:做普通人做的事情,人们也就不会多加责难了,这就叫跟世人为同类。真诚地同上古先贤们做比较,是跟古人为同类。古人对世事真情实意的批评,是真实有道理的。这种情况自古就有,并不是我独有的。
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
简单翻译下:这样的话,虽然正直不阿却也不会受到伤害,就叫跟古人为同类。这样是不是可以呢?
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简单翻译下:孔子说“唉,怎么可以呢!太多正确的事情需要喋喋不休的改进,虽然固执不通达但不是什么过错。即使这样,也不过如此而已,又怎么能感化他呢!你还是太执着自己的内心看法了。”
【谈心得】
针对老师孔子说“端而虚,勉而一”是不行的,颜回就提出“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看是否可行?
颜回说的“内直而外曲”就是说内心诚直而外表屈就,真诚地向圣贤们学习。内心诚直,向天地自然学习;外表俯首,向世人学习。
颜回对内直和外曲也做了进一步说明,内直就是内心“与天为徒”,保持天性,看到万物齐一,国君和我都是平等的,就没必要在意我的言论是否被人赞同或不赞同了。
而外曲就是“与人为徒”,和别人一样遵从君臣之礼,这样一来,我怀抱赤子之心,内心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外表还和别人一样行天下礼仪,也就避免了外人的指责了。
而且古人圣贤也是这样,“言虽教,谪之实”,用语言去教化,用行动去证实,这样既能内心坚持正直不阿,外表也不会受到责难伤害,应该就可以感化国君了吧。
孔子的回答仍然是叹气否定的,原因是有太多的道理和做法,需要喋喋不休的去解释、去纠正,“内直而外曲”的方法即使可以让你坚持去做也不会受到伤害,但最多也就这样了的,又怎么能感化他呢?
孔子还指出,颜回你还是“犹师心者也”,你内心还是抱着当老师的想法,只是用了“内直而外曲”的方法,实际上还是向好为人师去教化卫国国君,本质上还是行不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