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则学论语

作者: 学会学夫子国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23:05 被阅读0次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思无邪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1)至:及其,非常

2)鲜:缺少,缺失

【译文】

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应该达到最高的层次了吧!大家缺乏这种道德已经很长时间了。”

【思考与理解】

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很多人和我说中庸之道把中国都给害了,导致人民什么都不去争,没有进取精神,你仔细理解过吗?都是用现在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古文,认为中庸就是立在中间很庸俗。所以中庸在古代历史上是有很大贡献的,不要再说那些让人听了都懒得回答你问题的话了!反对中庸是大谈阶级斗争时的产物,不是孔子不圣,而是你落伍了!这就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再来说“民鲜久矣。”看来两千多年以来世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孔子那时候就“民鲜久矣。”现在仍然是“民鲜久矣。”其实别说两千多年,或者是五千多年,对于历史的长河只是转瞬即逝的事,历史是可以重演的,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孔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也许就是圣人的言行德教到今天都不过时的原因吧!

相关文章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1)至:及其...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子曰:“禹...

  • 每日一则学论语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子曰:“殷有三仁焉。...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 每日一则学论语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则学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gh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