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说: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农村城市、不分贫穷富裕、不分官员群众,总而言之我们集体陷入了忐忑、焦虑的年代。
幸福感缺失,这就是证明理论之一吧?
所以我建议,我们都先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啊?究竟是忙于生存怕所依赖的物质条件远远不够?我明明觉得比起自己上中学、大学,年轻时代,刚刚成家立业时候好的可不是一点了;上进心强,生怕自己落伍落后被社会抛下?我却也是分明觉得越是心强急功近利、急于成功就越是走弯路。
一句话,静不下心来真的是不行。急于成功,就会对客观情况估计不足,越想抓住的努力与勤奋就会打折扣;越想抓住,就越是错过和失去,因为“你焦虑了”。更令人可惜的是,还有人越焦虑越警告自己更勤奋更努力,成为另一种所谓的“习惯于勤奋”效率低而不自知。
当然,人生需要勤奋,勤劳的人没有错误——我的建议是,忙着赶路,一定不要时时刻刻忘了停下来多多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应该怎样与人为善与环境为善?还记得向内求吗?在这两个问题前面加上一个前提——“与自己为善”!
你自己是谁?想要的是什么?轻重缓急,最应该先做的是什么?有人这样说:“生命中最难的,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想想也真对!
期望有害是一种负能量,她往往会导致我们一般人的焦虑,于是我们在焦虑中奔忙,因此也就会做事过犹不及成功率低。
静能生慧。闲暇时早规划,事情做之前先问问自己应该怎么干?这就是深层思考。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必须要的,过程中一定是要付出泪水汗水甚至是血水,一定也是辛苦并累着。但是,累过之后,却会有心中的另一种感觉升腾起来——累并快乐着!
请别陷入焦虑境地而不自知,年轻人,更要注意。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这样一句话:“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一般人,咱只能望其项背。但是,咱们可以选择这样做,见到我们周围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客户伙伴、团队成员……我们送上自己由衷的“亲切而温暖的会心一笑”。
网友评论